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遗梦南国 > 第29章 群臣弹劾剑指萧辰 迎门奉礼恩谢侍郎

第29章 群臣弹劾剑指萧辰 迎门奉礼恩谢侍郎

    却说临川王府的宴席逐渐散场,这会儿屋里的人已走得差不多了,只有六殿下最亲近的几个大臣还在原位。


    酒意是越喝越浓,心情也越来越沉重,见六殿下勃然大怒,王柬松开扶着陶碗的手,起身拱手说道:


    “殿下息怒。”


    “那徐修仁向来以忠贤着称,此次江南督查,既可证明陛下对其信任有加。”


    “那又如何?”


    临川王冷冷一笑。


    “寡人手握半壁江山,为了巡查、赈灾又如此尽心尽力,如此劳苦忠心,难道还比不过一个中书令吗?”


    “殿下劳苦功高,朝中百官自然有口皆碑。只不过......”


    袁昂皱了皱眉说道。


    “不过什么?”


    “不过当前要务,还是那个萧辰。”


    “殿下想想看,虽说您手里握着半壁江山,可七殿下和那群狂妄之辈,正蠢蠢欲动,欲与殿下试高低。”


    “虽说他们难以得逞,可我们断不可掉以轻心啊。”


    “恕老臣直言,以陛下行事作风,恐怕早已对此态势有所掌握,老臣担心,如此一来,陛下定会让二位殿下相互牵制、彼此消耗。”


    “自古以来,明君圣主,皆躲不过‘权衡’二字。”


    “而那萧辰和七殿下,主仆联手,有来有往。从编纂新政到赈济灾民,萧辰可谓是得心应手,屡建功勋。我们若此时出手,控制住萧辰,那么七殿下便如同断了手臂一般。”


    “不仅如此,老臣在紫光堂里还看出了些许端倪。”


    临川王听后停下了杯箸。


    “袁公继续说。”


    “殿下,虽说那萧辰有贪腐之嫌,但紫光堂众臣工都被他在西南赈灾中所展现出那股机巧才能所折服。再说徐修仁,今日观之,他对殿下颇有微词,而周开逸就在萧辰身边。我担心,若是他们再向七殿下靠拢,定会对殿下您不利啊!”


    六殿下听后眼睛急促的动了几下,袁昂所言正戳到了他的心坎儿上。


    “殿下,袁公所言甚是。昨日我接到密探奏报,七殿下已经在静州昏迷了数日,而那萧辰迟迟没有回京,恐怕与七殿下病重有关!”


    “目前看来,萧辰贿赂地方官吏一事已是板上钉钉,而除了七殿下,恐怕无人再为他开脱了。”


    “殿下,我们还要早些着手啊......”


    王柬低眉说道。


    “消息可靠吗?”


    “字字属实。”


    六殿下起身,来回踱了几步。


    “诸位,机会来了。”


    众人见状,急忙起身听令。


    “寡人刚刚回到京都,不便参与政务。袁公、王尚书、孙中丞,你们明日便联手上表,定要有理有据,催促陛下拿人。”


    “我等领命!”三人低头拱手。


    “子昭,寡人素闻你二弟勇猛果敢,可安排他带着几个得力勇士沿江而下,寻找萧辰踪迹,一旦遇到他,定要将其手刃。”


    “小侯定不负殿下所托!”


    吴平候低身拱手。


    “在外行事,务必谨慎!”


    “此事若成,子昭便是得了头功。”


    “小侯领命!”


    “文达。”


    “在。”


    “你速速差人赶往静州,盯着七弟动向,决不能让他和萧辰汇合。”


    “领命。”


    安排妥当,几人拱手退去。


    六殿下却显得忧心忡忡,坐在一边喝着闷酒。


    袁炳全程在一边看着,一番思索后便上前为六殿下把盏。


    “殿下,既已安排妥当,又何故如此烦忧呢?”


    “那萧辰诡计多端,数次从寡人手上逃脱。这次虽说安排周密,却总觉得遗漏了些什么!”


    “额......小人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你且说来。”


    “西部诸郡那些官吏收了好处,人心已被萧辰收买,他又在赈灾一事中立了大功。”


    “恕小人多嘴,以陛下仁爱之心,恐不会对萧辰他们作出惩罚。”


    “哦?此话怎讲?”


    “殿下试想,赈灾乃是朝中头等大事,而贪腐小吏却如秋草般死而再生。陛下心思缜密,对待心腹更是宽厚,而受贿官吏皆因萧辰而始,亦是情有可原,如此一来,萧辰自然不会被怎么样。”


    “故而,殿下若是担心吴平侯不能得手,那么想靠朝廷惩罚萧辰,亦不可取。”


    “嘶......”


    六殿下放下酒碗思考了一下。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小人不敢,还请殿下恕罪!”


    袁炳急忙俯身跪地。


    “你跟了寡人十余年,乃我心腹,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是。”


    “殿下,既然朝廷和殿下都为难,小人以为,可借助外力行之......”


    “外力?”


    “殿下,小人记得当年索虏元瑛率众十万犯我益州,当时西北三镇与索虏内外勾结,临阵倒戈。陛下对三镇统帅恨之入骨,随即派人诛了他们九族。”


    “我们若得外力相助,一来可以掩人耳目,明里暗里都不会让人察觉到。二来亦可以免去麻烦,将祸水引向北边。”


    “而此计若成,萧辰必会死无葬身之地!”


    “到那时,殿下坐享其成,岂不美哉!”


    六殿下听后斜了斜眼看着袁炳。


    “妙!妙啊!”


    袁炳抬眉与六殿下对视了一下,而后连连点头示意。


    “听你所言,寡人倒是想起一个人来。”


    袁炳凑过身子,只听六殿下在他耳边嘀咕了半天。


    夜色渐浓,阵阵风轻摆弄着大门外树上的枯叶。


    一黑衣女子轻叩王府的后门。


    守夜的仆人开门后只见女子亮出一张符牌,仆人急忙跪地磕头,而后女子便朝着六殿下的寝堂跑去。


    又见一身着粉纱长裙的女人,用锦帕掩着脸面,进了王府。


    六殿下的寝堂里掌起了数座灯盏,周围顿时明亮了许多。


    退去左右,六殿下只穿着一件寝袍,袒露着胸膛等待着。


    女人进屋后将房门紧闭,而后撤下了锦帕,低眉笑了笑。


    “如此急迫作甚,我又不是不回来了!”


    六殿下怜爱的说道。


    “听闻叔父回京已有多日,却迟迟见不到踪影,我这才出此下策,登门请安。”


    “快过来坐吧。”六殿下交代一句后起身煮茶。


    “适才等得太久,忽觉着身子有些乏累,叔父这里既然没有多余枕席,我还是回宫里算了!”女人说完,便转身要走。


    “哎呀......”


    六殿下赶紧放下木勺,一个健步追了过去,将女人揽在了怀中。


    “既已阔别两载,你这性子还是那么刁蛮。”


    “好了好了,是寡人不好,寡人冷落你了,给你赔礼!”


    “哼!”


    “叔父既然知道我这脾气,为何还要如此遮遮掩掩。”


    “诶!这毕竟是京都啊!”


    “若是被人看到,那还得了!”


    “我知道是京都,所以一路掩面而来,只跟他们说去袁府找袁淑仪了。”


    “嗯,你倒是机灵,寡人就喜爱你这股子机敏。”


    “那殷驸马待你可好啊?”


    “还说呢!也不知当初父皇是中了什么邪,非要将我许配给那个书呆子!”


    “整日对我不闻不问,我在殷家度日如年,终日只能对镜垂泪,早已无心......留在世间了!”


    姚儿说着,噼里啪啦的流下了眼泪。


    “这个呆子!如此夫君,不要也罢!”六殿下说完,便将姚儿揽到了怀中。


    只见姚儿越哭越委屈,滚烫的眼泪滴滴答答的湿透了六殿下的胸膛。


    二人久别重逢,本该如胶似漆,好生亲昵。


    可六殿下今日酒醉又忽觉腰腹酸痛,只能差人煎些枸骨叶来喝下,于是二人稍作温存,临近破晓,才将姚儿送上了牛车。


    却说萧辰和韦怀文乘船东下,每每靠岸休憩,萧辰都觉得有点说不出的感觉来,可能是担心七殿下的病情,也可能是对自己此去的安危没有把握,又联想到来时屠前辈说的那番话,心中不由得发毛。


    如此,萧辰便装扮成奴仆模样躲在了船舱里不见人。


    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也不至于再次发生被人盯上的情况了。


    地方河道关卡知道是韦将军的船队,自然要恭敬许多,毕竟有文书可查,于是他们便做做样子登船检查后快速放行罢了。


    如此经过两天的行程,船队便到了淮南郡的芜湖坡,入夜后停靠在岸边补给歇息。


    皇帝这几日给静州的七殿下多次修书,却不见一个回音,一边是担心他的身体,一边是弹劾萧辰的奏折接连不断。终于是身心俱疲,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还有萧辰,几道圣旨都没有将他召回来,就像他故意躲着一样。


    如此想来,皇帝心里反倒是清朗了许多,此种形势之下,他们迟迟未归也不是坏事,说不定这二人正在想方法应对了。


    勤政堂外有几个人正在高呼不公。


    只因陛下下令,凡是奏请弹劾萧辰的奏表和人都不得入内。


    皇帝这是要闭目塞听啊,朝廷的臣工们怎么会允许呢!


    屋子里,俞三福从门口快步走到陛下旁边,轻声说道:“陛下,袁尚书和一众臣工正在门外跪求见驾。”


    皇帝左手扶着额头,脸又僵硬了起来。


    “看来是朕狭隘了!”


    俞三福听后低着头不作声。


    “去,让张德继、昌义之他们撤了吧。”


    “是!”


    门外张德继收到命令,让开通道后挺身立在一旁。


    袁昂、王柬、孙庆绪、王迁等人低身拱手示意。


    而后脱下鞋履进了堂内。


    “臣等恭请陛下圣安。”


    “众卿劳苦,不必拘礼。”


    “陛下,这是尚书省、御史台、门下省和多地郡府官员联名奏表,旨在弹劾萧辰,整肃朝纲!”


    御史中丞孙庆绪低着头,举起厚厚的奏折说道。


    “呈上来吧。”


    陛下接过奏表,打开第一页就已经不想再看了,但是身为君主,又不能寒了这些大臣的心,只能假意的查阅着。


    袁、王二人见状后又在底下一唱一和,就像是蝇虫一般嗡嗡个没完。


    “骠国金佛、南海明珠......”


    陛下突然自言自语道。


    几人面面相觑,全然不知道陛下在说什么!


    “扶南国玉麒麟。”


    “吐谷浑烁金冠。”


    “百济画龙帐、人参......”


    “如此大礼,可是比那些番邦进贡方物还要奢华啊!”


    几人越听越耳熟,越听越忐忑。以至于汗珠子顺着脑门儿往下流,袁、王等人顾不上许多,“扑通”一声就趴在了地上。


    “哦?诸位爱卿......缘何如此啊?”


    陛下略带惊讶的欠了欠身子问道。


    “陛下!臣等万死!”


    几人一边说着,一边噼里啪啦的掉着眼泪。


    “哦!看来那些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了。”


    “你们于乌衣巷向六殿下所赠礼物多是些外邦器物,其成色甚至比宫中贡品还要华美,真是用心良苦啊!”


    “我等一时鬼迷心窍,犯了大错,还请陛下......降罪!”


    孙庆绪连连叩头求道。


    陛下听完,只摆了摆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你等皆朝廷肱骨,一时犯下小错,朕自能体恤。”


    “既如此,你们还有什么事要说吗?”


    几人见状连忙叩头。


    “陛下圣明烛照,乃亘古明君,我等定当尽忠陛下,兴盛南国!”


    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被抓到了把柄,又有什么资格对别人说三道四呢!


    东堂殿的石阶上流光熠熠,几人的面色却宛如死水一般沉寂。


    “定是那徐修仁,见我等在殿下那有所来往,便心生嫉妒!好一个伪君子!”


    王柬看了看几人说道。


    “诶!也不能怪他,那日王府里人来人往,谁知道有多少宫里细作呢!”袁昂摇了摇头说道。


    “那......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向殿下交代呢?”


    孙庆绪抬头问道。


    “奏表已呈上,陛下也见了我们,只要此事不泄露出去,殿下亦不会责罚我等。”袁昂看了看左右说道。


    “袁公所言甚是。”王柬急忙附和着。


    “也只能如此了。”孙庆绪说完,几人只好互相拱手退去。


    易琼晚间和伍有常带着几个家仆整理好了别院,冲洗了大水裹挟的泥沙后便在院子里休憩。


    二人静坐在院当中的大树下,时而无助的摇头,时而抱起酒坛来上一大口。


    近日朝廷里对萧辰议论纷纷,就连几个中郎将和侍卫也跟着说三道四,易琼一开始并没当回事,心想着躲开那些人便是了。可他作为番人,再怎么正义也没人相信,而且宫里上上下下早就形成了一条隐形的鄙视链:文官鄙视武官,内职歧视外职,而所有人,都看不起番人。


    这就如同本地人斥责街边小吃,商业化严重,烟气熏天,吵闹烦人,根本没什么可讨喜的。可看到外地人来此吃的不亦乐乎,便觉得他们占用了公共资源,侵占了自己生活空间。


    所以即便易琼主动躲着,也抵不住爱说闲话的人故意在他面前谈起萧辰,说萧辰是什么贪官污吏、蛮族贱种。


    易琼一时没忍住,便出手打了那个名叫李敢的同僚。


    如此行为,免不了要受到处罚。


    张德继知道后也只好秉公执法,罚了些银钱后将易琼规劝在家。而后派伍有常登门安慰,此时的二人心里都为萧辰感到担忧,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借酒消愁了。


    正在烦闷时,忽听得前院的仆人辛寿跑来禀报:“尊主,门外有人求见。”


    易琼慢慢睁开眼,看了看五有常,又看了看辛寿。


    “是何人?”


    “一行人有五六个,并没有说是何身份,只说来探望萧郎君,看样子带了很多礼物。”


    易琼稍稍思考后,点头示意伍有常。


    “一起看看去。”


    打开大门,眼前的情形让易琼大吃一惊!


    只见带头的人头戴墨色笼冠,身着褐色裲裆衫,腰身下以布麻缚腿,脚下踏着一双虎皮长靴。双眼如同一条细线,小而有神;颧骨高耸,左右各有一小片高原红;鼻梁挺拔,两腮微微凸起。身后随从或戴皂帽或以布帛幅巾裹发,身着对襟长衣,各自端着礼盒、扛着木箱。


    伍有常没有觉得意外,只因他见多了来宫里见驾的番国使者,但此处索虏男子的日常装扮却有点不修边幅的样子。


    易琼眼睛瞪的溜圆,因为眼前这些人的长相、打扮正是十几年前北国部伍入侵部族时候那些冗从的样子。


    见伍有常面不改色,易琼也故作镇定的点了点头。


    “不知几位到访,有何贵干呢?”


    领头人见状笑着走了过来。


    以右手抚胸低身施礼。


    “小人奚勒疏,原是北国百姓,因战事流落到长沙郡内经商,前番郡内遭遇水灾,多亏了萧侍郎奋力救助,小人才得以生还,故而今日特地登门,前来拜谢。”


    伍有常听后有些疑惑,可一时间又想不起哪里有不妥,于是侧身看了看易琼。


    易琼左手松开剑柄,上前稍作拱手。


    “某乃萧侍郎兄弟易琼,汝既是远道而来,还请屋内歇息,请!”


    易琼让开进门的路,扬手示意。


    “多谢郎君。”


    奚勒疏连连点头说道。


    “把东西都抬到里面去吧!”


    “是!”


    奚勒疏吩咐后再次朝易琼拱手。


    于是易琼引着大家来到侧堂里,吩咐辛寿煮了好茶来待客。


    “为何不见恩人呢?”


    “哦,我们也在等他回来呢,不知道他从湘州动身了没有。”


    “原来如此。小人被萧侍郎所部救下后便迁移到了武城,后来经过多番打探,才知道恩人奉召回京了,我便急忙跟了过来,到了京都询问到恩人住处,便到此叨扰了。”


    “郎君不远千里赶来答谢,如此重情重义,在下深感佩服!”伍有常拱手说道。


    “小人祖上积德,遇到了恩人这般好官。恩人对我有再生之德,小人......又怎敢忘却呢。”


    奚勒疏说着,又试了试眼角。


    “可郎君本是北国子民,既遇战事,又缘何流落到了湘州呢?”伍有常继续问道。


    “说来话长啊!小人乃是北国流民,边关频发战乱,又遭蝗灾,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便跟着逃荒队伍跑到了安陆郡,而后几经波折去了长沙郡,多亏了南国戍边将领爱民如子,小人这才得以活命。后来联络同乡,一起到各地经商,而湘州水路通畅,加之刺史安成郡王宅心仁厚,推行重农兴商之策,我便借此机会在湘州立了足。如此数年,本以为能安度此生,可谁知又遇到水患横行,要不是萧侍郎,我们......我们就......”


    奚勒疏潸然泪下,呜咽着说再不出话来。


    易琼见状后反倒是有些愧疚,同是漂泊之人,又怎能以仇恨对之呢!


    “萧侍郎身负救灾重任,亦是想为南国百姓做些好事,此乃分内之责,还望郎君多多保重才是。”


    易琼拱手说道。


    “侍郎恩情,小人无以为报,烦请郎君务必要代萧侍郎收下此薄礼,如若不然,小人再无颜面苟活于世。”


    “这......”


    易琼看了看伍有常,一时也不知所措。


    伍有常见状稍作点头示意。


    “既如此,某就代萧侍郎收下。待他归来,某定会如实转告!”


    易琼拱手说道。


    “多谢二位贵人。”


    奚勒疏起身拱手,易琼将其送出门外不说。


    “怎么样,我就说萧辰是被人冤枉了吧!”易琼回到堂内端起茶碗说道。


    “有百姓不远千里来拜访谢恩,虽然看上去能佐证他为官端正,可是一边救扶百姓一边又贿赂官吏,的确是有悖常理啊!”


    伍有常摇着头回道。


    “总之,我就是相信他。他要是在湘州胡作非为,又怎么会有人登门拜谢呢!”


    “哎!你我一时也说不清,等他回来,一切自有分晓了。”


    “天色已晚,我这就回去了。”


    于是二人拱手作别,易琼将奚勒疏送来的礼物原封不动存放在萧辰的房间不说。


    易琼回到房间歇息,夜间却辗转反侧。


    当年索虏侵犯部族的时候,是何等的凶残无情。虽说对人来说不能一概而论,可是今晚来的那个奚勒疏总觉得不是普通的商人。


    千里来谢恩,又抬着几个箱子,如此知恩图报,当今世道,着实罕见!


    只是不知道他拿来的都是些什么,倒不如提前打开看看,等萧辰回来给他一个惊喜也好。


    想到这里,易琼裹了裹麻衣,起身提着一盏马灯去了正房......


    正是:


    弹劾奏表积如山,异乡商贾泪潺潺。


    恩情无惧山水远,迎门厚礼谓惊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