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遗梦南国 > 第85章 奉皇命世谦入江夏 执手书萧辰登游船

第85章 奉皇命世谦入江夏 执手书萧辰登游船

    骠骑将军、新任江州刺史王茂,豫章王、新任郢州刺史萧综,于夏秋之交走马上任。


    七殿下闻讯后欣喜万分,只因这半年来日夜操劳,身体早已不堪负累,终于盼到侄子萧综前来接手,于是乎带着众人出城相迎。


    江夏郡城外,七殿下乘坐六人步辇,身后有护军将军、湘州刺史王德重;驰援归来的信威将军、豫州刺史马灵馥;丰城县公夏侯世龙顺次列队。


    安成王长史臧宣卿和骠骑校尉、新任扫虏将军易琼以及田氏三位刺史兄弟于马上排列。


    新任竟陵太守裴渊明奉令为萧综的先头部队,于郊外的山头探路,得见郡城大门外人头攒动,便策马回报。


    “殿下,数日前陛下手谕已发至江夏,今日城外部伍定是七殿下所部。”


    “哦?七叔来迎我了?”


    “走,我们快些赶过去。”


    裴渊明得令后再次拱手。


    “殿下,七殿下为我朝肱骨,乃是陛下左膀右臂,又为殿下叔父。”


    “今日七殿下躬身相迎,殿下切莫忘了礼制。”


    “嗯,这是自然。将军既然如此知礼,寡人该如何做呢?”


    “殿下应下车舆,骑马先行,至城门百步外,徙行疾走,以表敬意。”


    “那好吧,既如此,便依了裴将军。”


    于是萧综揽衣下车,骑马奔去。


    七殿下等人迎着午后骄阳,远远的看着有一人骑马奔来,身后有轻骑十数人,举着豫章王的黑底褐色虎身大旗。


    “殿下,想必是小殿下到了。”


    王德重低声禀报道。


    “嗯,世谦年少轻狂,早年间犯下悖逆大罪,不过今日观之,已是改头换面了。”


    王德重听后微微点了点头。


    “殿下,夷陵县侯裴渊明,此次奉旨辅佐小殿下,一同来了郢州。”


    “裴将军出身河东望族,诗书礼易乃是烂熟于胸,他虽甚为武将,但朝中文人雅士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数。”


    “哦?我早问裴将军涉猎广泛,博采众长。”


    “有他在身旁辅助,世谦可以大干一番了。”


    说话间,只见萧综下了马,小步疾走着。


    于二十余步外,便俯身跪地叩首。


    “侄儿萧综,拜见叔父。”


    “叔父劳苦功高,乃我南国基石,父皇特遣侄儿前来接替叔父,还望叔父保重身体。”


    “呵呵呵,谦儿快快起来吧。”


    七殿下说着,便下了肩舆,上前将萧综扶了起来。


    “你一路奔波,着实受苦了。”


    “侄儿不敢,与叔父相比,侄儿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此时裴渊明和一众将士也走到了跟前。


    皆跪地叩首行军礼。


    “末将裴渊明,叩见七殿下。”


    “呵呵呵,将军老当益壮,英雄不减当年啊!观将军容光焕发,我是自愧不如了!”


    众人一番拱手作揖,便入城来到了江夏郡府。


    “叔父,侄儿在京都已经接到了郢州捷报,叔父与诸位将军不辞劳苦,战退了索虏五万大军,真是大快人心啊!”


    “父皇接到奏报后万分欣喜,只等着叔父和诸位将军,回去受赏呢!”


    众人听后皆微微笑着。


    “世谦啊,几位老将军竭尽心力,可谓是不失当年之勇。”


    “战果来之不易,如今你坐镇郢州乃是你父皇为了磨练你,有裴将军帮衬,我就放心多了。”


    “你年岁尚浅,遇事还要多听一听裴将军教诲才是啊。”


    萧综看了看裴渊明,深深致意。


    “叔父放心,来时父皇再三嘱托,让我遇事要向裴将军讨教。”


    “侄儿早年间虽犯了过错,不过痛定思痛,如今身担重任,必会虚心行事,固守西部疆土。”


    “嗯!如此甚好啊!”


    “有世谦此言,我就放心了。”


    “宣卿。”


    “末将在。”


    臧宣卿低身拱手。


    “你把郢州战况,向豫章王和诸位将军叙述一下。”


    “是。”


    于是几个将士将郢州及其北部前线舆图撑了起来。


    “诸位将军请看。”


    “如今我军已收复定州、沙洲、应州。”


    “前我军前线部伍已深入到司州城外。”


    “据斥候奏报,司州城内有索虏两万余人,浉水一带有敌军一万余人。”


    “索虏擅长骑兵作战,然沙洲、定州等地多山丘草木,骑兵未能尽施其能,如此一来我军亦可取得诸多休整时间。”


    “现如今我军以防御为主,深筑工事、赶造拒马和箭矢,另外七殿下召集能工巧匠,营造抛车,以备后用。”


    “至于诸将军防御安排,乃采取分兵而拒、各自为战之策。”


    “定州、沙洲、南司州三地,由田氏三位刺史镇守。”


    “雍州所辖北郢州、应州等地由安北将军、雍州刺史柳庆远将军率所部防御。”


    “义州、光州由信威将军、豫州刺史马灵馥将军率部支援驻守。”


    “王德重将军暂时驻守于随郡。”


    “至于其他将军,昨日我等接到陛下旨意,待交戴完毕后便要回京复命。”


    “叔父用兵如神,侄儿深感敬佩!”


    萧综说着,拱手致意。


    “呵呵呵,我老了,日后这天下便属于你们年轻人。”


    “世谦啊,我要向你举荐一员猛将。”


    “他有勇有谋,身怀绝技,乃将兵之材。”


    “哦?是哪位将军,能让叔父如此夸赞。”


    “易琼?”


    “末将在!”


    易琼从门口走到了大堂中央,低身拱手。


    “这位是骠骑校尉、新任扫虏将军易琼。”


    “他本为中军百夫长,自从来到到郢州后,前后参战二十余次,取索虏首级百余。”


    “如此骁勇,我怎能不夸赞呢!呵呵呵。”


    “若是我没记错,萧常侍有位结义兄弟,平生行侠仗义,巷间都称其为易英雄。”


    “可是这位易将军了?”


    “末将不敢!”


    “七殿下知人善用,才有易琼今日。”


    “某愿竭尽心力,誓破索虏!”


    “痛快!”


    “能得易将军相助,世谦甚为感激!”


    萧综表现得十分谦逊,众人一阵寒暄后便各自回营不说。


    易琼回到营帐里,玉漱上前为他卸下盔甲,用手帕扫了扫他身子前后,又递上了一碗清茶。


    “听说七殿下要回京复命了?”


    “是啊,今日来了一位豫章王,名唤萧综,由他接任郢州刺史。”


    “七殿下身体抱恙,如今战事暂时平定,也该歇一歇了。”


    “萧综?”


    玉漱愣了一下。


    “怎么?你知道此人?”


    “数年前我在东郊王府,听过此人。”


    “他还是个毛头娃娃,陛下也真是够信任他了。”


    易琼也没觉得有什么异样,只是一个孩子来前线坐镇,朝廷未免太不重视这了。


    “萧综生母乃是吴淑媛,怀胎七个月便生于后宫之中,又因吴淑媛是旧朝亡主之妾,故而宫中早有传闻,她所生之子,恐为旧朝遗种!”


    “我听闻他在六岁时便在北徐州任职刺史,因北国将领乃旧朝降将,故而他勾结索虏,举城叛降。”


    “陛下听闻此事后震怒,削去其所有爵位,并遣部伍伺机刺杀。”


    “什么?竟有如此荒唐事!”


    易琼不禁拍着桌案起身,眼睛瞪得溜圆。


    玉漱跟着摇了摇头,再次续了一杯茶。


    “说来蹊跷,没过多久这位小殿下又背叛北国,率众归降朝廷。”


    “陛下念其年幼,不忍责罚,便又给他恢复了爵位。”


    “此人心性善变,飘忽不定,实乃庸主。”


    “青云,你日后行事务必要多加小心啊。”


    易琼听后揽着玉漱的肩膀,二人紧紧相拥。


    “我乃一粗人,能有你在身旁,已经无憾了。”


    “你放心,若是遇到什么麻烦,我便向七殿下奏请,带你回京。”


    玉漱双手捧着小腹,微微笑了笑。


    “你这是?”


    玉漱点了点头。


    “如今你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行事要多为我们两人考虑才是。”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哈哈哈哈......”


    “我要当爹了!我要当爹了!”


    欢喜之情传至帐外,汉水亦是滔滔不绝,自由畅快,好似是同易琼做着回应。


    入夜后泛起一阵凉丝丝的秋风,秦淮河西岸的新桥附近,一艘游船微微燃起了灯火。


    一个高耸挺拔的寺人挽着双手立在船头,四处张望着。


    萧辰拿着一张糙纸,挠了挠头登上了船。


    “萧常侍,很准时啊!”


    寺人稍作拱手。


    萧辰上下打量了一番,只见那寺人头戴小冠,着一身皂袍;身长七尺有余,身姿挺拔但没有什么肌肉的样子,看起来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的模样。


    “呵呵,既然受人之邀,我自当守时!”


    那寺人瞥了一眼萧辰。


    “尊主就在舱内,常侍自便吧!”


    嘿!这话听起来,好像这寺人还有些不愿意的样子了。


    我要见的是你的主子,你跟着起什么劲!


    萧辰稍稍咧着嘴,浅浅拱手示意,而后掀开布帘,进了船舱。


    迎面扑来一阵芳香之气,又见前面桌案上置着一座香炉,萧辰这一欠缝儿,那缕青烟便盈盈绕绕,四散开来。


    “常侍来了?”


    里屋,传来一个声音。


    萧辰抚了抚衣袖,缓缓移步。


    “萧辰拜见淑媛娘娘!”


    “呵呵呵,这船舱里又没别人,常侍又何必如此客气了。”


    “快进来吧。”


    萧辰听后撩开里屋的珠帘,嚯!没眼看!


    只见吴淑媛刚刚出浴,身上裹着一层纱衣,正趴在木榻上醒神儿放松呢。


    几个婢女见萧辰进来,驱身行礼后离去不说。


    “娘娘这是?”


    萧辰皱着眉头,斜眼看了看木榻上那幅温婉的腰身。


    为啥用幅来形容,只因那吴淑媛蜂腰纤细,后身提拔如山峰,通体白嫩,披上一层纱衣后尽显柔美朦胧之态,就如同墙上的挂画一般娇艳。


    “近些日子冷热无常,本宫甚感乏累。”


    “怕是受了风寒。”


    “既是受了风寒,娘娘应该回宫歇息才是。”


    萧辰话是这么说,可眼睛哪里舍得从吴淑媛身上挪开。


    “我若在宫中,又如何与常侍相见呢!”


    “额......说的也是。”


    “入夜风急,别吹严重了。”


    萧辰说着,便将旁边窗户里侧的窗帘拉了起来。


    “哼......”


    只听吴淑媛浅声一笑。


    “听说二殿下去郢州就任了?”


    “常侍消息倒是很灵通嘛。”


    “呵呵,这有什么,整个朝廷都知道的事,我又怎么能不知道呢!”


    “既然常侍有意与本宫唇齿相依,那么本宫就不瞒你了。”


    唇齿相依,未免太腻味了。


    萧辰低身坐了下去,倒了一碗茶。


    “谦儿此去,虽说无甚凶险,但若想保住官位,还需做出一番功绩来才是。”


    “二殿下是皇子,陛下不偏袒他,还能偏袒谁呢!”


    “娘娘也太没信心了吧!”


    萧辰吃着茶,低声回道。


    “呵呵呵,常侍未免太过天真了。”


    “你在宫廷出入良久,又怎能不知道其中繁杂呢!”


    萧辰虽然知道一点儿为官之道,但她儿子做不做官,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娘娘说的是。”


    “我只怕二殿下争不过罢了。”


    吴淑媛一听这话,不由得皱了皱眉。


    “常侍何出此言?”


    “既如此,我就简单说说我的看法吧。”


    “分析事物要找内因和外因。”


    “这内因嘛,就是自己。”


    “恕我直言,二殿下身世一直是个谜,至于谜底是什么,想必只有娘娘您才知道。”


    “常侍此言差矣,你可不要被那些流言蜚语蒙蔽了。”


    “谦儿本就是陛下亲生骨肉,宫中传言,无非是嫉妒我母子罢了!”


    “好!那就不说这个。”


    “不过我还听闻,几年前二殿下叛逃至北国。”


    “还改了名字,这件事娘娘作何解释呢?”


    吴淑媛裹着纱衣,起身看了看萧辰。


    “你今日来此,可是有意刁难本宫?”


    “呵呵,娘娘误会了。”


    萧辰起身走到木榻前,从床上拾起一件锦袍,给她披到了肩膀上。


    “娘娘说让我帮助二殿下,那我得知道实情不是。”


    “可我这还没问几句呢,你就动了火气,这又让我怎么插手呢。”


    吴淑媛裹好锦袍,叹了口气。


    “罢了,你且问吧,本宫信你就是了。”


    “还是娘娘明理啊,那我就继续说了。”


    “有了几年前的那件事后,陛下定会对二殿下心存芥蒂。”


    “而如今殿下赶赴郢州任职,怕是因为袁昂等人极力举荐罢了。”


    吴淑媛点了点头。


    “要是我没记错,郢州战事已暂时平定,南北两国又回到了对峙状态,大战没有,无非是互相骚扰罢了。”


    “既如此,二殿下又有何功劳可言呢?”


    “本宫亦担心会如此,可常侍所言争不过,又是何意呢?”


    “娘娘别急,内因说完了,就是外因了。”


    “二殿下现在是原地踏步,可小晋王可没有闲着。”


    “他虽然卸任丹阳尹,不过我听说,陛下还会重新启用他,相信不日便可走马上任了。”


    “什么?常侍此话当真?”


    “娘娘如此待我......”


    萧辰说着,便朝着吴淑媛的胸口努了努嘴儿。


    “我又怎会骗你呢!”


    吴淑媛掩好袒露着的胸口,端坐在了木榻上。


    “不过啊,娘娘不必担心。”


    “哦?常侍可有破解之法了?”


    “呵呵呵,那是自然。”


    萧辰说着,便挨着她坐到了木榻旁边。


    又捻起吴淑媛身下露出来的一块纱袍笑了笑。


    “那些皇子还小,恐怕还没到敕封的年纪。”


    “这个就是二殿下的机会,亦是破解之道。”


    吴淑媛眨了眨眼,听了好像又没听懂。


    “还请常侍明示。”


    “本宫定不会忘记常侍之恩。”


    “呵呵呵......”


    萧辰起身笑了笑。


    “那就让二殿下老老实实的,做到为政清廉,要造福郢州百姓,如此便能修来好名声。”


    “同时还要多读书,学习儒家经典,探求治国之道。”


    “有了名声,又有仁德之道,就已具备了人臣之本,殿下还小,即便从小官小吏做起,又有什么不可呢!”


    “娘娘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吴淑媛思量一番,点了点头。


    “可我担心,谦儿忍不住他那桀骜秉性。”


    “常侍可有办法?”


    “呵呵呵,娘娘说笑了,你做娘的都管不了,我和二殿下又不熟悉,怎么会有办法呢?”


    “常侍......”


    只见吴淑媛缓缓起身,赤着脚走到了萧辰身旁,双手挽着他的胳膊。


    “就当是我求你,为了我们母子,我什么都可以答应你。”


    吴淑媛眉间那一抹无奈和娇媚,口中那一句无助和温婉,谁又能抵抗呢。


    “那......那好吧。”


    “让我想想......”


    萧辰侧着身子,端起来茶杯喝了一大口。权当是压一压心中汹涌澎湃的火气了。


    “不知娘娘与二殿下母子关系如何?”


    “常侍......此话何意?”


    “奥,就是二殿下在你面前,乖不乖,听不听话。”


    “谦儿与我相依为命,我所说一字一句,他都很顺从。”


    “哦......那就有办法了。”


    “还请常侍明示。”


    “如今二殿下已经去往郢州,就有劳娘娘,跟过去,在他身边时刻警示,以免他出什么乱子。”


    “为今之计,只有娘娘你能帮助二殿下了。”


    吴淑媛坐回了木榻上,好是一番思量。


    不说别的,萧综的地位确实不稳固,如今机会来了还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以他那种跋扈嚣张的性格,身旁那些将军可是劝不住的。


    而萧辰能帮自己想到解决办法,也很是贴切可行。为了孩子的日后地位,亲自去郢州看着他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了。


    “佛法有云,因果相承,因果亦是轮回。”


    “谦儿前番种下悖逆之因,已得了恶果。”


    “如今他被重新启用,定是陛下示意其要修仁德,


    行仁政。”


    “常侍所言,我会照做。”


    萧辰听了这句,微微点了点头。


    毕竟萧综势力单薄,他母亲为了他的前程能做到这份儿上,实属不易了。


    “呵呵,娘娘过奖了。”


    “我乃一个凡夫俗......”


    没等萧辰说完,吴淑媛便扑了过来。


    肩上的锦袍随之滑落,那一抹薄纱紧紧的陷在了二人之间。


    “从未有哪个男人,像你一样关心我们母子......”


    萧辰的手臂自然垂直,也不知是吴淑媛头发的香味儿,还是她那酮体散发出的体香,迷的萧辰如痴如醉。


    忽有一阵扭曲涌上心头,要说单身小青年见了如此情形,几乎没有几个人能把持得住的,萧辰也一样。


    可他心里犹如一个重锤屡屡撞向心头。


    那重锤是一种牵绊、一种束缚,一个警钟。


    也许是环儿!


    如今萧辰已心有所属,再怎么心花怒放也都化成了一条小蛇,和心中那个重锤来回缠绕、撕咬着。


    “娘娘不要忘了帮我说情,娶环儿!”


    萧辰缓缓拿下了吴淑媛的双手,又将地上的锦袍拾起,披到了她的肩上。


    “自......自然,那是自然。”


    吴淑媛一阵慌乱,裹好锦袍后理了理衣襟。


    “既如此,在下就告退了。”


    萧辰低身拱手示意。


    走出船舱,萧辰掏出颈上的那条坠子,轻轻的亲吻了一下。


    那寺人见了萧辰眼睛一愣。


    在里面待了这么半天,连个声音都没有。


    这意思,被赶出来了呗?


    看来这小子,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了。


    于是寺人挺了挺身子,钻到了船舱里。


    “娘娘,是否需要小人给您按按?”


    只见吴淑媛衣装整齐,刚刚别好了发簪。


    听了这话后狠狠的瞥了他一眼。


    “听着,自今日起,你只可在宣晨殿外侍奉,没有手令,不得进入内堂!”


    寺人原本白嫩的小脸儿,顿时一般铁黑。


    只得咬着牙,驱身拱手退去不说。


    正是:


    游船驻清波,妾身降星河。


    三望柳叶眉,四方顿萧瑟。


    身前挽鬓发,榻边诉悲歌。


    郎君芳心起,却揽墨瑿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