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遗梦南国 > 第13章 兴师问罪舌战暇园 同仇敌忾计出王府

第13章 兴师问罪舌战暇园 同仇敌忾计出王府

    这日晚间,崔雷来到鹿鸣堂后院的杂事房偏屋,见萍儿正在梳洗,一片娇美的后背对着崔雷,崔雷定在门口,张着嘴目不转睛。


    “没带尾巴吧?”


    “没......没人,我都看过了。”


    崔雷这才醒过神儿,回身便将房门锁好,又用粗麻布将窗户遮挡严实。


    “这几日事务繁杂,你也看到了。”


    “我知道,快坐下歇歇吧,我给你捶捶腿。”


    萍儿说着,披好布衣,过来给崔雷捶腿。


    只见萍儿满头秀发,一只木制簪子插在当中,虽无华丽衣衫,但在崔雷面前展露出的一切都是真情实感。


    对崔雷的那种关爱和依恋更让崔雷无法躲避。


    于是崔雷轻抚萍儿的头发,萍儿微微抬起头,二人含情脉脉,好不欢喜。


    “你看,这是什么?”


    崔雷说着,便从衣襟里掏出一个用麻布包裹的东西来。


    “什么宝贝啊?捂得这么严实”


    “你打开看看。”


    萍儿缓缓打开,只见里面折叠着一件纱衣,整体通透,丝绸横竖的肌理一览无余,上面还浅浅的绣了一抹花纹。


    萍儿顿时眼前一亮,这物件儿,只见过后宫妃嫔穿,质地如此轻盈,材料如此奢华,还是第一次触摸在手里,就像是做梦一般。


    “好漂亮......”


    崔雷见状得意洋洋。


    “如此贵重,你是从何处得来啊?”


    萍儿缓了缓神儿问道。


    “你别问,穿在身上就是了。”


    “外面这么黑......再说,我又哪敢穿出去啊!”


    “为何要穿出去啊,这件虽是外袍,但你可以......内穿。”


    崔雷说着,便将纱袍斗开,又将萍儿的素袍褪下,一双粉嫩的水蜜桃微微颤抖,萍儿羞的满脸通红,忙用双手捂着胸口。


    崔雷缓缓架起萍儿的胳膊,将纱袍轻轻披了上去。


    “转一圈儿。”


    崔雷直勾勾的看着萍儿。


    萍儿仿佛进入梦境一般,低头看着纱袍裹着的身体,不禁双眼微闭,春心飘然,别人说的翩翩仙子,也不过如此了。


    崔雷再也忍不住,一把揽过萍儿的腰身,有这件纱袍做衬,萍儿更显妖娆娇媚,与之前在后宫见到过的妃嫔不相上下。


    崔雷从怀里掏出一支三寸长短、上粗下细的铜棍来,萍儿见了又惊又喜。


    一阵浅声低语,进而急促喘息......


    “都说......寺人无用,我看......我看他们......都错了。”


    清早,萧辰来到厢房,轻轻的叩了叩房门。


    “嬛儿,醒了吗。”


    “就来。”


    不一会儿,嬛儿打开门,看样子精神还有些倦怠。


    “我昨夜喝了几碗酒啊?”


    “嗯,还说呢!”


    “一开始说好的只喝两碗,结果又喝了三碗。来吧,我熬了粥,喝点儿粥醒醒酒。”


    “你?还会熬粥?”


    “当然了!能为公主殿下效劳,是小人的福分啊!”


    萧辰低头拱手。


    “哼!”


    嬛儿心里充满好奇,真不知道他还有多少本领没露出来。


    于是二人喝过粥,暂且辞过易琼,便匆匆的赶回了宫里。


    永康宫的婢女晨间发现公主不见了,正要向中宫丁贵嫔禀报,幸好在殿外被嬛儿撞见,才免了事端。


    萧辰送过嬛儿,见时间还早,便自行往南苑方向走去。


    此时南苑里尚未有游园的人,比平时都清净了许多。


    想起革新的事,萧辰心里很是吃不准。


    一方面自己对这里的情况并不了解,光凭现代的想法和思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理论终究要深入结合实际才行,在这一点上,安成王于公于私都能挺身而出,倒不算是致命的困难;另一方面,陛下虽有意革新,但王公大臣的利益,终究是个硬骨头,要是真闹起来,恐怕自己会成了“清君侧”的把子,到那时,就真的凉凉了!


    想到这里,萧辰不禁抖了一个冷颤。


    过了沁心桥,来到南阁前,萧辰眯着眼望了望眼前的八角楼。


    晨光倾泻在屋檐的麒麟角上,高冷而幽静。


    红墙青瓦迎风矗立,晒干了无数晨露与甘霖之后,狰狞且嗜血的痕迹终会显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谁又能独善其身呢!


    “请留步,今日南阁禁门。”


    一个侍卫上前警示道。


    “在下萧辰,闲来无事,不经意间走了过来,还请将军见谅。”


    侍卫听后急忙俯身行了军礼。


    “是萧郎君!末将给萧郎君请安。”


    “哦......在下不敢!”


    于是萧辰背起手望了望南阁,转身便要往回走。


    “郎君且慢!”


    “将军......还有什么吩咐?”


    萧辰转过身来回道。


    “屠先生吩咐,若鹿鸣堂萧郎君来访,定要将这手书转交。”


    萧辰点了点头,接过侍卫递过的书信。


    “有劳将军了。”


    “不敢。”


    屠前辈怎么知道我会来呢?


    萧辰皱着眉头打开了信。


    “遇事若有疑,可寻解于册。”


    只此十个字。


    这又是何意?萧辰犯起了嘀咕。


    收起了信,便快步走出了南阁。


    这日在端门外,崔雷备好牛车已等候多时。


    萧辰叫过崔雷,附耳说了几句,崔雷会意后连连点头。


    而后萧辰上了车,直奔遐园而来。


    辰时刚过,太阳就略显毒辣。


    萧辰只好抖起衣襟,掀开帷帘透着气。


    刚过清溪桥,便见到几个步辇急切的行着。


    京都的东郊,本就是皇族府宅扎堆的地方,车撵多一些也不是稀奇的事儿。


    于是萧辰放下竹帘,眯着眼继续赶路。


    不一会儿便进了竹林。


    “郎君。”


    车夫轻声叫道。


    “怎么了?”


    “前面车撵拥塞,郎君若是赶时间,当需徒行才是。”


    萧辰掀开帷帘朝外边望了望。


    只见铜铃黄牛、粗壮仆役,担车负驾;


    垂目肥骡、四人步撵,挤身向前。


    俨然一副早高峰的场景。


    “那你在这等一会儿吧,我就先行一步了。”


    “是!”


    交代完毕,萧辰提了提腰带下了车,顺着小路的一侧跑了出去。


    眼前遐园的大门已是水泄不通,晾晒书册的竹架早已被堆砌到一边,为了腾出地方。


    院子里站满了衣着华丽的贵族臣工,也有些许人在一旁端坐吃茶,随从在一侧摇着扇子。


    暇园内的一个布巾人拱手致歉:“诸位公卿稍安,先生外出尚未归来,还请各位吃些茶点,稍作等候。”


    “就要午时了,还不见七殿下啊。”


    “是啊,七殿下不会躲着我们吧。”


    众人似乎有些不耐烦,但着急也无济于事,只得在院子里议论纷纷。


    萧辰见状觉得有些不妙。


    这些人很多都是在东堂殿里照过面儿的,特别是春日宴那天,不认生还不得认个熟嘛!


    但不顾斯文、在宴席上大声叫嚷的就是他们!


    难道今天是来讨说法的?既然七殿下不在,万一问到自己头上,那还得了!


    赶紧鞋底子抹油---蹽吧!


    于是萧辰抬起袖子遮着脸便往院子外边退。


    “哎?这不是萧侍郎吗。”


    “萧侍郎留步啊,我等有要事相商。”


    几人看着门口的萧辰围了上来,拱手示意。


    萧辰见此,心想躲是躲不掉了。


    于是放下胳膊,嘴巴咧到了耳垂下面。


    “呦!是各位前辈啊!在下失礼,失礼了。”


    “岂敢岂敢,能盼来萧侍郎,我们也不算白跑一回!”


    “是啊是啊,难得遇到萧侍郎。”


    众人假意附和着。


    “真是抬举萧某了,不过......诸位找我有什么事啊?”


    萧辰做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来。


    “萧侍郎,真不知道?”


    萧辰听后摇了摇头。


    “既然如此,陆某就直说了。”


    义兴太守陆明霞上前说道。


    “老臣从建康初定,便随驾左右。蒙圣上厚恩,领义兴太守。今日为革新之事而来。特地向侍中掌事和萧侍郎禀告内情。”


    “奥!是陆公,您快坐,快坐。”


    萧辰搬过一旁的木墩,示意面前的这位小老头儿落座。


    陆明霞抬了抬下巴,理顺衣摆端坐了下来。


    “汉承秦制,既秉古礼。今江左之城,乃拱卫京都之要地。圣恩浩荡,百姓无不俯首颂扬。然萧侍郎所言革新三策,实为不妥。


    “哦?还请陆公明示。”


    萧辰拱手。


    陆太守转过身来,正对着萧辰。


    “先说诸位郡王,享食封邑,自有调税征敛之权,如征调恒法,便是削减了食禄,难道王侯开国之功,可如此践踏乎?”


    众人皆在一旁附和。


    “再说地方州郡。南国初定,根基尚浅,若土地权属集中于京都,地方州府空守百姓,又当何为!”


    “陆太守所言极是啊!”


    身后的人插嘴说道。


    萧辰双手交叉于腹前,继续聆听着。


    “南疆俾野,无甚良田。安抚百姓栖身尤有不足,今劳师勘亩,恐民怨不能绝矣!”


    又一位臣工补充道。


    萧辰看了看眼前这帮人,要是这么附和下去,自己想逃也逃不了。


    “嗯。二位前辈说的有道理。南国初建,根基未稳。当安抚黎民,兴隆百业。”


    众人听后瞥了瞥萧辰。


    这说的不是废话嘛!


    “今日南国,就好比刚孵化的雏鸡。”、


    萧辰继续说道。


    “此话怎讲?”


    陆太守皱了皱眉。


    “有气而无力。”


    萧辰看了看大家。


    众人皆面色阴沉,满脸的不悦。


    “既然不愿革新,那么以后的南国,就做一个静默的小城邦吧!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终日潜心于庭院里繁花似锦的安宁之中,小富即安,有一口吃的就行了,诸位呢,也不必如此辛苦了,岂不美哉!”


    萧辰嘴角露出一抹邪性的笑来。


    “莫非萧郎君酒醉失魂乎?”


    陆太守厉眼喝道。


    “陆公提醒的是,但萧某并未饮酒。”


    “只是如此南国,我实在是......无甚赞美之言。”


    “放肆!”


    一旁喝茶的建安王厉声呵斥道。


    只见他瞪着溜圆的大眼,眉宇间那股子书生气也随之消散了。


    经他这么一吼,那两道法令纹在精瘦的面庞上烙下的印记也更加深邃了些。


    “我南国圣主英武,兵甲雄壮;疆土辽阔,官民同心。北据蛮虏,西抚戎狄,有朝一日定可饮马中原,一统天下!泱泱南国,岂容你这乡野鼠辈在此悖逆狂吠!”


    众人就着建安王这一通呵斥,皆横眉怒目,就差把萧辰吃了。


    “哈哈哈!”


    萧辰听后却忍不住笑了出来,因为看到对面这架势,真是见识到了书里说的一个名词:腐儒。


    场面一度尴尬,萧辰忍了忍,急忙向其拱手。


    “在下......失态,还请诸位稍安勿躁。既得诸位慷慨之言,萧某也不再虚伪试探了。”


    萧辰挺了挺身板。


    此时七殿下同鄱阳王、始兴王正从暇园南侧的角门进来,二人见七殿下执臂拦了一下,便随着他在篱笆门里稍作驻足。


    萧辰背着双手,在人群中慢慢移动着。


    “所谓兵甲雄壮,据蛮虏抚戎狄,终为一时之举。我这样说,您可有异议?”


    建安王面无表情,臣工们也都一脸不屑。


    “既有马踏中原,一统天下之志,如今可有一兵一卒进发?或有一城一池被南国攻下?”


    众人面色凝重,顿时安静了下来。


    “国之用兵,岂能儿戏乎!”


    建安王绷着脸回道。


    “您说的没错,诸位前辈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想必诸位也都知道,秦汉统一中国,前后享国四百年有余。可是啊,终究逃不过民心背离,分崩离析。”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南国理应早日摆脱束缚,复兴百业,以固民心!民稳则国安,民富则国强,国强方能攘外敌、开疆土。”


    “用兵自然不是儿戏,兴国也不是儿戏。可要是固步自封,安逸享乐,即使有再多的远大报复又当如何?”


    “诸位前辈,庶民以农商为生者,十之有八九。解决了土地、商贸问题,就等于稳定了南国的根基!”


    萧辰说完,再次拱手。


    建安王咽了口唾沫,皱着眉不再言语。


    众人也低着头小声的议论着。


    “陆太守,您说呢!”


    萧辰侧过身子看了看陆明霞。


    “革新之策若有成效,老朽定会向陛下请罪!如若不然,吾必取你项上人头!”


    “哼!”


    陆明霞说完,便起身出了遐园,有几位臣工也随之离去。


    萧辰见状,便向大门口拱手示意。


    “萧侍郎既有如此良策,可是对我南国民情了如指掌?”


    一位胡子浓密的中年人,在一旁的木墩上抿了一口茶,低声问道。


    萧辰闻声看了看他,那人除了头上的一把鹤首玉簪外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一身锦面素衣,丹凤眼下面顶着一只圆头鼻子,脸上容光焕发,鬓角处露出些许白发,看上去更像一个道士。


    “很不幸被您言中,在下并不知晓!”


    萧辰朝着问话的人拱手。


    “呵呵呵。既不知晓民情,又何来良策?”


    “汝欲行马服子之故事乎?”


    众人听后一并讥笑,心里想着总算扳回了一成。


    萧辰听后再次低身拱手。


    “敢问前辈,您可清楚自己的命数吗?”


    “呵!求卦占卜,乃本侯所不耻也!”


    西昌侯萧靖艺轻蔑一笑,继续把玩着手中的茶杯。


    萧辰点了点头。


    “那就好。”


    “人既然不知道自己的命数,又为何行走于天地之间呢?”


    “呵呵!”


    “汝之所言,实在让人费解,人活于世乃是父母受之。”


    “命有贫贱,运势无常,人生于天地之间,安能唯命运是从!此等道理想必巷间孩童都能知晓,难道萧侍郎尚未开化乎?”


    “哈哈哈......”


    众人再次讥笑。


    “前辈所言极是,既然您知道命运多变,也知道奋斗要靠自己,那为什么还要固步自封,因循守旧?”


    “革新就是要打破现状,向更好的方向前进,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连步子都不敢迈,又怎么知道前面是光明还是黑暗呢!”


    “黄口小儿,一派胡言!”


    西昌侯听后顿时拉下了脸,将茶杯重重的杵在了木桌上。


    “孩童尚且知道哭着要奶吃,作为朝廷大臣,又怎么能安于现状,甚至贪图享乐呢!人与家国的命运都是相通的,所谓见微知着。”


    “既然诸位如此坚持,我也就不再多言了!”


    萧辰拱手说道。


    “乡野村夫!强词夺理!”


    一边的建安王拍案而起。


    “目无尊长、妖言惑众之辈。我南国社稷就要败坏在你手里!”


    “今日不将你伏法,实难平众怒!”


    建安王说完便拔出长剑,向萧辰劈了过来!


    忽有一人纵身一跃,拔出一柄明晃晃的宝刀挡住了剑刃。


    只听得“咣啷啷”一声,建安王的宝剑应声脱手。


    “够了文达!”


    七殿下从角门处冲了过来。


    “萧臣亦是朝中臣工,何以刀剑对之!”


    建安王见是七殿下,又看了看身旁的那位青年,便收起了宝剑。


    “哼!”


    随后狠狠的瞪了一眼萧辰,甩袖离去。


    七殿下抬手想要拦住,见其没有回头的意思,便收手作罢。


    “诸位臣工,今日来到暇园亦是对革新持有异议吗?”


    众人对视左右,见无人再出头,于是一个个低下头来不再作声。


    “即如此,寡人便不做挽留,如有他事,还请择日商议。”


    “我等告退。”


    众人一起拱手,而后匆匆离去。


    暇园的木门裂着缝隙,庭院里晾晒书册的竹架陆续摆回了原位,只留几个木墩和木桌依旧。


    “来,萧辰,我给你引荐一下。”


    七殿下拉过萧辰。


    “这位是鄱阳王,乃我皇族九弟。”


    只见这位鄱阳王年纪和萧辰差不多,身着深褐色长袍,腕口用一副鹿皮束袖;脚下踏着一双虎头长靴,腰间是一把银色长刀,刀柄最末端镶着一个张着大嘴的虎头;古铜色的脸面,两条浓浓的眉毛底下藏着一双锐利而坚毅的大眼睛。


    鄱阳王收起宝刀,看到萧辰后神情温柔了许多。


    “多谢殿下搭救。”


    萧辰朝着鄱阳王低头拱手。


    “哎,不必如此,适才看你舌战群儒,颇有诸葛军师之风啊,哈哈哈。”


    “殿下言重了。”


    “九弟出手敏捷,与萧侍郎不分伯仲!”


    另一位说完,几人相视笑着。


    “此乃始兴王,是吾胞弟。”


    七殿下扬手示意。


    “在下萧辰,见过殿下。”


    “萧郎君果然气度非凡!前些日子就听兄长说起你铜簪狩猎之事,适才又在角门旁看你同众多臣工据理力争,场面甚是壮观!好一个谋勇俱佳之材!”


    始兴王连连点头说道。


    “殿下过誉了,在下愧不敢当。”


    萧辰拱手。


    “只是今日你得罪了建安王、吴平候和西昌侯等人,你就不怕被报复?”


    始兴王板着脸继续接着话茬。


    始兴王看着比鄱阳王小一点儿,眉宇间有安成王的影子,脸上虽无表情,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子和善。


    “这......”


    “要不我回去给他们道歉?”


    萧辰看着三人,仿佛在征求意见。


    “哈哈哈哈......”


    几人听后仰首大笑。


    萧辰无意间摸了摸后背,凉飕飕的汗液竟然湿透了里衣。


    正是:


    初上枝头不识风,满腹忠言策难成。


    竹林清朗谁如意,剑拔弩张最英雄。


    无畏强权遮双目,但见生死一念中。


    身栖锦宫谓阳烈,泪落焦土一朝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