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遗梦南国 > 第14章 躬巡查二王划东西 撰律令三署列左右

第14章 躬巡查二王划东西 撰律令三署列左右

    虽说不是第一次来到暇园,可是萧辰还是不敢相信,这是一位皇室亲王住的院子。


    特别是里面的人,院里的布巾人很是温和,看上去都文质彬彬,身材皆俊朗清秀,无论是手里的书册,还是胸前的箩筐,在他们眼里都像是对待朋友一样去呵护。


    萧辰再次被这种平和清净的氛围所感染。身处其间,会让人放空一切,就像这个院子的名字一样,悠然闲适。


    几人迈步进了堂内落座。


    天气本就闷热,再加上一番紧张激烈的口舌较量,嘴唇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弥上了一层细纹。


    萧辰迫不及待的等着一口茶水喝。


    七殿下见状后微笑着煮上了一壶竹叶青分给三人喝。


    “嗯,今春新茶可是别有一番滋味啊!”


    九殿下品了一口点头赞叹道。


    “是啊!我觉得比去年更鲜美,涩味也淡了。”十殿下附和道。


    七殿下听后却搔了搔额头,又左右瞥了瞥两人。


    “你二人何以如此挖苦呢!”


    萧辰的嘴就没离开过茶杯,眼睛不停的转着。


    眼前这景象又是几个意思!


    “诶!好了好了,这么快就被识破了!看来我们啊,也不要拿兄长打趣了。”


    十殿下对着鄱阳王耸了耸肩。


    “你二人向来不喜欢这竹叶青。适才我一时疏忽,没想到你们这般逢迎。不是挖苦还能是什么!”


    七殿下抿了一口茶说道。


    “来人,再煮一壶清风使给二位殿下。”


    “是!”


    “竹叶青?”


    “名字如此雅致,兄长是受到了什么启发吗?”十殿下问道。


    “竹之静谧,春之涩青!此名乃是萧郎君所赐。”七殿下微笑着看了看萧辰。


    “妙哉!如此雅名,弟弟我对人对茶都更加敬佩了!”


    十殿下嬉笑着说。


    “此竹乃西南宁州所产,是我在荆州时一位友人所赠,说起来也有几年光景了。”


    七殿下一边盛茶一边说道。


    “说起荆州我倒是印象深刻,兄长在荆州任刺史之时,马灵馥将军因悬瓠城求援之事寝食难安,多亏了兄长当机立断,这才保住了我南国疆土;地方百姓皆对兄长感恩戴德,身为一方刺史能有如此功绩,放眼整个朝廷,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十殿下像是初次见到偶像一样兴奋的说道。


    七殿下瞥了一眼十殿下,显然是他多嘴了。


    可十殿下才三十出头,哥哥和皇兄都对自己照顾有加,在外带兵又得心应手,内外都很轻松,又何必故作老成呢!


    十殿下见状只是挠挠头,低身吃茶不说。


    “你啊,在自家说说也就罢了,领兵在外,还要收敛些才是。”


    九殿下见如此,顺势给了个台阶,缓和了一下气氛。


    萧辰端着茶杯,似懂非懂,只好连连点头示意。


    “好了,我们还是说说正事吧。”


    七殿下摆了摆手。


    “新政之事,你们怎么看?”


    “此次兄长和萧郎君奉命编纂革新律令,担子可不轻!”


    十殿下摆弄着茶杯说道。


    “既是圣意,又是利国利民之事,我们定要全力为之!”


    七殿下咽下一口茶看了看萧辰。


    “话是这么说,只是我担心啊!朝中少不了在背后破坏新政甚至是陷害兄长之人。如此想来,兄长和萧郎君自身安危恐难保全,又如何能完成此等大事呢!”


    十殿下说完叹了一口气。


    “我与十弟皆为刺史,西南部分州郡自然可以响应新政,然彼处人口稀疏,恐不足以同江南各州势力抗衡。”


    “况且六哥权势浩大,在朝中一呼百应。今日院子里诸多臣工皆为其所用。”


    “革新还没开始,就上门逼迫,要是真定下几个条陈来,局面恐怕更难掌握!”


    九殿下摇头叹息。


    “是啊!六哥和那些臣工们,怕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啊!”


    十殿下也是一筹莫展。


    “茶好了。”


    七殿下说完,便给二位殿下各分了一杯。


    萧辰放下茶杯,端正了一下身子:“既是革新,就是要做常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


    “在下对南国的民情不甚了解,但修着征调律令是首等要务。”


    “如果二位殿下有心帮忙,在下还需要向二位讨教西南州郡的民情民意,此事多有唐突,还请二位殿下恕罪!”


    萧辰低头拱手。


    “哎!萧郎君所言甚是啊!”


    十殿下看着九殿下说道。


    “你我二人一面聚拢西南州郡人心,一面向萧郎君传达民情消息。如此一来,修者律令便有了些许保障,也可为兄长分担些事情。”


    九殿下连连点头。


    “你二人皆为刺史,收集民情地况也是情理之中,依我看,就照萧郎所言去做吧!”


    七殿下说完,点头示意。


    “不过,民情务必要可靠。”


    “所以你二人一定要安排稳妥之人到郡县去巡查。一面体察民情,一面核查田亩土地。如此,新政才能贴切民意!”


    “至于萧郎君,虽然免去了西南州郡奔波之苦,可是朝中阻碍极大,你自身安危亦不可忽视啊。”


    “我会派园内布巾人暗中守护,如遇歹人,可保你无恙。”


    “多谢殿下,我已有易琼保护,您就放心吧。殿下身边多留一些人,我们也能少些担忧。”


    七殿下听后点了点头。


    用过中食,已是午后。


    于是三人各自散去。


    萧辰寻到牛车后往回行着,帘外的骄阳也被几片云朵遮蔽,路上倒是凉快了些。


    “贤弟!”


    忽闻一个声音从前方传来。


    萧辰抬起竹帘望了望,来者正是易琼。


    “大哥?”


    “你怎么来了。”


    萧辰跳下牛车,迎了过去。


    “我收到崔雷传话,知道你来此处,便动身跟了过来,怎么样,此番还顺利吗?”


    萧辰咧着嘴,点了点头。


    “让大哥费心了,本想着让你在暗中帮我提防一下,没想到事态发展的太快,不过现在没事了。”


    “难道还有人在安成王那里撒野?”


    易琼追问道。


    “还好,这次又新认识了两位殿下,新政也算是有了更多的希望!。”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往新桥处行去。


    却说建安王在暇园里受了气,家也没回,径直奔到了亲兄长临川王的东郊府邸。


    临川王正与袁昂商议事情,看见建安王面色青黑,怒气冲冲的闯进了内堂,杵在一旁不作声。


    “文达来了啊。”


    建安王并未回应,只是低身猛喝了几口茶。


    “可是在暇园受了你七哥呵斥?”


    “七弟向来儒雅,不至于此吧!”


    “哼!要是七哥反倒好了!”


    “哦?”


    临川王和袁昂对视了一下,甚是不解。


    “我按照兄长安排,带着吴平候和一众大臣去暇园讨说法。可谁知没找到七哥不说,却等来了那个竖子!”


    “谁?是萧辰吗?”


    六殿下惊异道。


    “就是他!”


    “那厮巧舌如簧,颠倒黑白!说什么南国弱小,朝臣只图享乐,不思变革!还说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真是强词夺理!”


    六殿下看了看他。


    “不是还有西昌候和陆明霞在场吗?”


    “别提了!”


    于是建安王将白天在暇园的遭遇前后叙述了一遍。


    六殿下听后稍作点头。


    “那番人来历不明,言行怪异,没想到竟有如此才学。”


    “依你所言,他便是在暇园之中舌战群儒喽?”


    “看来此人着实不能小觑!”


    六殿下捋着胡须陷入沉思之中。


    建安王听后很是委屈。


    “要不是弘达拦着,我已将那厮手刃!”


    六殿下听后不由得身子往前一倾,大声喝道:“什么?你还动武了不成!”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要耐住性子。”


    “你就是不听!”


    说完,六殿下接连叹息。


    “殿下息怒,八殿下乃一时情急,不过那萧辰性情乖张,即便我们不动手,也会有人报复于他。”


    袁昂低声劝慰。


    “本以为七弟一个就够我们对付了。真没想到,那乡野匹夫竟有如此巧辩本领!”


    “可惜啊!可惜!”


    “不能为我所用啊!”


    “额......殿下稍安,老臣倒是有一计能试一试......”


    袁昂抖了抖衣袖,俯身在六殿下耳边低声叙述了一番。


    “嗯!此计甚好!”


    建安王坐在一边,也没听清袁昂说了什么。


    “兄长,对付此等小人何须用计!”


    “一个小小散骑侍郎,不足为惧!”


    建安王不屑的说道。


    六殿下听后一扬手。


    “你还要细细探之,待到时机成熟,我定会知晓于你!”


    深夜,在京都的众多大臣来到了东郊临川王府,陆陆续续的从后门进了院中。


    只见吴平侯、西昌侯带着陆明霞、刘思贞等江南诸州郡太守十几人进了内堂。


    六殿下和建安王早已端坐等候,袁昂、王柬等人也在一侧候着。


    众人各有所表,总之是对革新之事甚为不满。


    吴平侯起身拱手。


    “殿下,在座诸公。我和三位胞弟深蒙圣恩,今南国存患,歹人当道,我等绝不会袖手旁观。定会倾尽全力,唯殿下马首是瞻!齐力将那竖子伏法,尊崇古制,义不容辞!”


    “诸位都是朝廷重臣,江南州郡多由我们掌控。我愿携雍、梁、秦三地之众于周遭作势,结同人心,以古制为尊,定不会让那些鸡鸣狗盗之辈得逞!”


    西昌侯拱手说道。


    众人也附随着表态。


    “诸位,南国一树一花、一津一川皆由我等血战沙场拼死博来,汝等皆是国之贵胄,社稷肱骨!如今奸佞当道,小人得志。南国倾颓,圣主蒙尘!”


    六殿下一身端正,字字铿锵。


    “寡人愿同诸位臣工一起,铲除奸佞,救南国社稷于水火之中。”


    “此功若成,汝等必将名垂青史!”


    说完,六殿下便起身向堂下众人合拳拱手。


    “殿下!”


    众人听后皆激动不已。


    “我等必将同心协力,共诛奸佞!”


    “袁公。”


    六殿下朝着袁昂点了点头。


    “诸位,殿下已备好了锦囊妙计,请诸位回去查看,依计行事便可。”


    “若有紧急要务,可飞鸽传书,不到万不得已,切莫登门相见。”


    袁昂一边说着,一边将锦囊分给众人。


    “当务之急,须以收拢人心为重。诸公回去,定要稳住所属州郡内大小官吏,再结同周边郡县,壮大势力,以备后用。”


    “至于朝中各署部,寡人自有安排!”


    “诸位多是特地赶来京都赴会,寡人理应尽地主之谊,但为了避免人多眼杂,只能以些许薄钱俗物作为犒赏,诸位先行归去,几日后便会送到诸位府上。”


    “谢殿下!”


    于是众人拱手散去不提。


    第二天清早,萧辰由寺人引着来到东堂殿东侧的紫光堂议事。


    堂内有诸多熟悉的面孔,也有些许生人。


    只见六殿下端坐于左侧第一位,七殿下在第二个位置上跪坐着向萧辰示意。


    萧辰向左右拱手后便走了过去站在了七殿下的身后。


    中书令徐修仁、中书舍人周开逸、尚书右仆射袁昂、御史中丞孙庆绪等人依次待命。


    不一会儿,皇帝面带微笑的从门口阔步进来。


    “臣等恭迎圣安!”


    众人俯身跪拜,萧辰低身拱手。


    “诸位臣工免礼入座。”


    “是!”


    “今日召诸位来此,是为了商议修着革新律令之事。”


    “朕已下旨,这紫光堂便作为临时署衙,以行革新要务。此处安静舒适,遇事可随时向朕奏报;又处于前宫之内,亦可以保障诸位臣工日常给养。”


    “圣主厚爱!臣等必将潜心修令,以兴南国。


    众人俯身再拜。


    “至于州郡巡查之事,还须二位王弟多多费心了。”


    “为便宜行事,二位王弟可以郢州、赣水、溱水为界,分域而察之。”


    众人默不作声。


    看来陛下早就想好了怎么安排两个殿下。


    而刚才说的几条河流,正是江南州郡和西部州郡的分界线,分的很完美,脑子里但凡有南国地图的大臣无不敬佩皇帝的决定。如此一来,两位殿下各顾各的,互不打扰。既能满足两个殿下的要求,又能体现皇族一家亲的宗旨,顺便还把巡查事务给完成了,多圆满的计划!


    六殿下和七殿下听后急忙俯身跪拜:“臣弟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圣望!”


    可六殿下并未起身,而是再次叩拜。


    “陛下,臣以为,七弟主事于编法修令之事,免不了殚精竭虑,劳心费神。故巡查州郡事务,臣弟愿东西奔赴,躬身察之。”


    “嗯!宣达心怀家国,慈爱手足,朕心甚慰啊!”


    皇帝眯着眼微笑道。


    “陛下,六哥身担护国军务,终日疲于案牍,臣弟实在不忍心让王兄再为我分担了!”


    七殿下说完,便朝六殿下拱手示意。


    “嗯,你二人相互敬爱,实乃南国之幸!”


    “依朕看,二位王弟便以荆州、湘水、漓水为界,东西分域而察之,如此可好啊?”


    这一分工,又把原属于七殿下的西部州郡部分版图划了出去,直接安排给了六殿下。


    说到这里想必诸位看客也都明白了,不是皇帝偏向谁,只因六殿下向来跋扈,争强好胜,好大喜功。而七殿下一心想着为国出力,但要是不跟六殿下争一争,只恐怕日后苦的就是天下百姓了。


    而皇帝自然要从大局考虑,两个人都不能得罪,又都不能过于放任,特别是对于老六,国家初定,老百姓需要的是太平天下,如此才能发展,所以保持和谐的内外关系,才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


    所以当前之策,还要安抚老六这个刺儿头。


    “臣弟遵旨!”


    二位殿下俯身跪拜。


    “二位王弟乃朕之左膀右臂,你二人能同心聚力、相互体谅,南国富民兴国之大业指日可待也!”


    “三福!”


    “老奴在。”


    “传朕旨意:临川王、安成王手足相爱,共辅南国,当为人臣表率。各赏金十斤、帛二十匹以褒之。”


    “是!”


    “臣弟领旨谢恩!”


    二位殿下再次俯身跪拜。


    皇帝又向俞三福看了看。


    于是俞中使低身从案上捧起圣旨。


    “众臣听旨!”


    众人听后俯身跪地。


    “着中书令徐修仁、廷尉卿臧未真、尚书右仆射袁昂、员外散骑侍郎萧辰,率部协佐安成王撰拟征调律令、革新条陈。遇事不决,安成王可行独断之权。律令所行既为民意所归,务必实察民情,以遂民愿。”


    “臣等领旨!”


    众人俯身跪拜。


    而后皇帝悠然离去。


    临川王和安成王二人起身后稍作攀谈。


    “七弟啊,从立国起,你便是我南国肱骨。如今新政律令编纂又落到了你身上。可要保重身体啊!”


    六殿下抚着七殿下的胳膊关切着说。


    “六哥宽厚仁爱,军务大事已独挡一面,如今又要为巡查琐事操劳,弟,实在羞愧不已!”


    “哎!彦达何出此言!你我皆为江山社稷出力。如有难处,定要和六哥说啊!”


    “有劳六哥!”


    七殿下低头拱手。


    “我知道七弟喜静,特地差人从扶南国移来樱树,此树花开素粉相间,赏之可凝神静气,正配七弟娴静儒雅之意啊。”


    “如此珍雅,弟怎敢夺人所爱呢。”


    七殿下急忙摆了摆手示意。


    “哎,七弟不必推辞,午后我便差人送到暇园。”


    好一个一团和气。


    六殿下说完便起身离去,七殿下和萧辰等人留在紫光堂继续商讨革新事务。


    由七殿下主导各地民情、土地信息的收集;由臧未真所属廷尉署来主笔撰写调税律令;由中书省主笔革新条陈,尚书省于各部之间辅助;萧辰在过程中随时谏言献策。


    如此,具体事务安排妥当。


    七殿下又修书送往西南州郡,言明不日便亲自到州郡巡查之事。


    六殿下回去也没闲着,安排建安王等人前往郢、雍、梁等州笼络人心,巩固势力。


    这日一清早,紫光堂里便陆续来了人。


    一进门是个大堂,两根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


    万民怀弱水,昊天之躬酿甘露


    千秋立正德,圣主之英鉴笃行


    两侧有桌案、凭几,最里面正中间是一个大桌案,也是那天皇帝坐的位置,后边墙上悬着一副《山河图》,桌案的两侧竖向置着几张蒲团。


    内堂左室,里面有桌案、凭几、笔墨等器具,屋子偏小,容纳五六人尚好。这一间是给各署部长官准备的。


    右室则是一间大屋子,而且最里侧隔开一间收纳室,用于摆放文书典籍,还有一些文具消耗品。外侧是一个通间,十来张长条桌案整齐摆放着,笔墨茶具等一应俱全,便是各部署小官吏的临时办公室。


    只见中书令徐修仁带着七个主事令、史,褪了鞋履立于一侧;廷尉卿臧未真也于侧边的案前垂手以待,身后有令、丞六人。


    尚书右仆射袁昂还未踏进堂内,便早早的向屋里拱手示意,又有左民、度支、田曹、吏部郎吏各一人,跟着一起作揖。


    “恭迎袁尚书。”


    徐修仁和臧未真低身拱手。


    其他官吏跪地叩首行礼。


    “哎呀,不敢不敢,二位上官不必客气,编纂革新条陈乃南国要务,陛下既已下旨,由廷尉署主编律令,中书省主笔革新条陈,尚书省定会全力以赴,供二位上官差遣。”


    袁昂说着又低头拱手。


    要说袁昂,一个开国老臣,司职尚书右仆射还如此恭敬谦卑,主打一个谨慎小心。这会儿的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令王瑛已年过六旬,且身患顽疾,早已无心案牍,时而称病在家,时而来署部转转,做个精神领袖就够了。


    如此一来,尚书省现实的掌权者就是袁昂。


    “袁公真是折煞臧某了,廷尉署虽主律令,可袁公所掌理政之策才是关键所在,臧某断不敢违背礼法。”


    “是啊,袁公,还请您上座。”


    徐修仁一边说着,一边朝左侧屋里扬手。


    “哎!哪里哪里,还请二位上座。”


    “呦,都来了啊,怎么不进去坐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门口进来了一个人,见几人互相谦让客气,也跟着凑起了热闹。


    “还别说啊,这么一布置,确实挺立整。”


    萧辰说着便进了左室。


    后边的官吏面面相觑,就知道这个莽夫一来,准会乱了章法。


    徐修仁在一旁蹭了蹭鼻尖,又看了看臧未真,二人对视一番,只有陪笑跟了进去。


    袁昂立在一旁面不改色,还没等拱手,就看到萧辰朝正中间的位子走了过去。


    “嗯,这边比较宽敞,光线也好。”


    “萧侍郎所言甚是,不过此乃南向正位......”


    徐修仁这句话说的很明朗,就是想给萧辰提个醒儿。


    谁知萧辰两脚交叉,一屁股就坐了下去:“大家随便坐吧,我就不客气了。”


    那咋办,也不能把他揪起来不是!


    于是臧未真点了点头,向门口那张桌子靠了靠,垂手立着。徐修仁也跟着臧未真立在一侧。


    袁昂没得选,只能坐到了里面的位置上,面对着徐、臧二人,也算是次要的主位。


    众人见状后低头拱手,各自去往右堂落座。


    如此,萧辰每日往来于宫中,每有朝会便在里面旁听,也认识更多朝廷的官吏,仿佛找到了上班的感觉。又有易琼伴随萧辰左右,除了保护安全之外自己也少了些烦闷。


    萧辰刚刚住进新桥家中,甚觉舒适。


    这日,仆人辛寿见萧辰回来后便敲门进来。


    “郎君,六殿下差人送来了请柬。”


    萧辰眨眨眼接过请柬。


    “六殿下?”


    “十二日戌时初,东郊府中恭候萧侍郎尊驾,盼赴。”


    萧辰拿着帖子愣了一下。


    “啧!临川王邀请我?这唱的是哪一出!”


    萧辰自言自语道。


    此时易琼正推门进来。


    “大哥来的正好。”


    “哦?贤弟可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也不是麻烦。”


    “你说临川王请我赴宴,这是几个意思呢!”


    萧辰递过了那张请柬。


    “除了收买人心,还能有什么!”


    易琼搔了搔鬓发漫不经心的回道。


    “我也是这么想。不过......”


    “如何?”


    “我从来到京都那天起,临川王就不待见我。既然这样,又何必费心拉拢呢!”


    “嗯,这倒是,那临川王一看就不是什么好鸟!”


    “美人计、离间计都用上一番也说不定!”


    易琼瞪着眼说道。


    萧辰听后憋不住笑。


    “大哥真是抬举我了。”


    “哎!此言差矣!”


    “你想啊,贤弟你初到南国便与陛下促膝长谈;酒肆中为民除害,上林苑里铜簪猎兽,早已深得陛下和安成王赏识;如今又提出革新之策,暇园内舌战群儒,哪件不是羡煞旁人之举!”


    易琼义正言辞的说道。


    “要不我们打个赌怎么样?”


    萧辰开着玩笑一般。


    “赌什么。”


    “要是临川王用了美人计,我就请你到秦淮河的游船上去见识见识。”


    “若是没用美人计,我便十日不饮酒!”


    易琼挑了挑眉头说道。


    “哈哈哈,当真十天不喝酒?”


    “你能忍得住啊?”


    萧辰斜着身子凑到易琼身旁。


    “君子一言九鼎!”


    易琼面色严肃,根本不能露出半点儿退却的意思。


    “哈哈哈,好了好了,跟你开玩笑的。”


    “明日大哥就随我一起过去吧!”


    “对,我随你一同去,也好保护你!”


    易琼按着剑身说道。


    “不不不,让大哥你去,不是为了保护我。”


    “那......是为何?”


    “为了让你把十天的酒喝够了。”


    “哈哈哈。”


    二人仰首大笑。


    次日清晨,萧辰和易琼来到了宫中。


    到了太极殿的长廊里见到伍有常,几人一阵寒暄。


    伍有常盛情邀请易琼到四处走走看看,既然进了宫,也没必要时刻都跟着萧辰了,于是易琼随着伍有常出云龙门,朝应门走去。


    萧辰来到紫光堂恰巧遇到臧未真,便低身拱手。


    “臧廷尉这么早就来了!”


    臧未真听后急忙低头拱手。


    “萧侍郎抬举了,革新大事乃国之要务,臧某怎敢怠慢呢。”


    “与臧廷尉对南国的忠心相比,在下才是羞愧啊!”


    “萧侍郎过谦了。不过七殿下明日便要奔赴荆州,与彼处艰辛相比,臧某所为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是尚未得到州郡民情地况,这律令编纂,臧某实在是难以下笔啊。”


    “您说的没错。”


    “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个建议。”


    “哦?还请萧侍郎明示。”


    “既无明细律令,我们可以先行草拟纲要。”


    “可是这纲要又该从何着手呢?”


    臧未真追问道。


    “征调恒法是我提出的,我就依照心中所想转述给您。”


    “如此......甚好!”


    臧未真连连点头示意。


    作为廷尉署的长官,对律令规矩的学习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臧未真自小便受父亲熏陶,学习旧朝律令,后来又读了大量的律令条陈,从廷尉署小吏做起,摸爬滚打了二十来年才做上了廷尉卿的位子,所以深知律法的学习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这位萧侍郎年纪轻轻,即便他自小学习律法,到他这个岁数充其量就是个半吊子,可他上来就想写纲要,未免太过自信了些。


    臧未真心中不免担忧起来。


    “对了,前阵子还要感谢臧前辈出手相救,不然我也不能站在这里了。”


    萧辰低头拱手。


    “萧侍郎快快免礼!”


    臧未真一听这话,没有多想,便知道是前番魏城的那件事。


    于是低头拱手。


    “臧某司职廷尉,对不法行径自然多有关注,至于萧侍郎能沉冤得雪,乃是圣明烛照,我不敢独居此功!”


    “前辈太客气了,法者务实,是实践派。日后还要向您多多讨教,前辈切莫厌烦才是。”


    二人互相拱手落座。


    如此,萧辰和臧未真一个叙述,一个记录。


    二人有问有答,萧辰将记忆中的税收征管条例详细言明,臧未真时而点头,时而皱眉。


    虽说一上来并不怎么明白萧辰所述,但经他解释后臧未真不得不感叹,他所说的税收征管条例,很是在理。


    正午时分,几人用过午食,袁昂微笑着起身离去,剩下几人在座位上小憩。


    屋内逐渐闷热,于是萧辰走出紫光堂,独自出去散心。


    外边空气像是被池塘里的绿水过滤了一般,裹带着正午骄阳的炽热又夹杂着浓浓的腥涩的河水味儿。


    萧辰眯着双眼抬起头,只见晴空万里,满是蔚蓝。纯洁的天空还没有被污染,她的心房里盛的是暮色深处的缕缕烟火,是四季的辉煌与平和,也是人间熙熙攘攘的漫舞与轻歌。


    正是:


    明修和睦暗作梗,一纸诏令路将行。


    卑土劣壤期田禾,薄亩荒田盼剺农。


    忠义贤良寡心机,厚禄高官多量横。


    泱泱南国华夏种,兴衰皆在一朝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