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斗破小说网 > 遗梦南国 > 第15章 紫光堂廷尉藏忐忑 东郊府殿下露心机

第15章 紫光堂廷尉藏忐忑 东郊府殿下露心机

    “啊欠!”


    一个惊雷般的喷嚏吓退了头顶的烈日,几朵白云蜷缩着身子缓缓飘过,将它藏了起来。


    “痛快!”


    萧辰揉了揉憋的发红的鼻尖,


    “萧侍郎要往何处去啊?”


    一个身影从东合门方向走了过来。


    “袁尚书!”


    “你怎么从那......”


    萧辰指了指北面。


    要说萧辰为什么惊讶,只因他近日数次送永康公主回宫,护送的终点就是那西侧的西合门,再往北便是后宫,而这东合门自然也是一处通道,东西各设一合门,是为了方便宫内往来行走,而太极殿的正北有一处朱华门,才是通往后宫的正门,可见这位袁公定是深得皇帝赏识,才能有如此殊荣得进后宫。


    “萧侍郎有所不知,宣晨殿袁淑仪乃是家妹。”


    “今日我奉召探望,故而从此处走过。”


    袁昂说着,又朝北侧俯身拱手致敬。


    “哦!原来如此。”


    “我闻陈郡袁氏乃我朝大族之一,今日听此更是钦佩不已。”


    袁昂听得朦朦胧胧,但也没心思多说什么。


    “呵呵呵,萧侍郎说笑了。”


    “能和袁尚书共事,乃是三生有幸,日后还请您多多指点。”


    萧辰低头拱手。


    “哪里哪里,萧侍郎过谦了。”


    “萧侍郎青年才俊,乃是除旧革新之中流砥柱,袁某自愧不如,又谈何指点呢!”


    “袁尚书太谦虚了,萧辰愧不敢当!”


    萧辰急忙拱手示意。


    “呵呵呵。”


    二人对视而笑,互相别过不语。


    于是萧辰回身返程,向东穿过云龙门,再经东掖门,又向南面端门方向走着,没一会儿,便到了南苑的大门前。


    进了南苑,晃晃悠悠的过了沁心桥,来到了南阁前面。


    忽见一人执枪颔首将萧辰拦住。


    “郎君留步。”


    萧辰愣了愣神,朝那人看了看。


    面前人正是那日在鸡笼寺大殿外见到过的那个猛将。


    “原来是将军尊驾,在下失礼。”


    萧辰点头微笑道。


    “陛下今日亲临南阁,闲杂人等未有召见,不得入内!”


    那将军面庞严肃,让人觉得甚是冷漠。


    “在下不知,还请见谅。”


    “我这就走,这就走。”


    萧辰朝那人笑了笑,转身便往回走。


    萧辰心想这人还真有意思,一共就见过两次,算这次是第三次,第一次差点被他捅死;上林苑那次见他站在山坡上也是面无表情,今天依旧是那幅冷冰冰的国字脸,也不知道这样的人还有没有朋友了。


    萧辰自知无趣,便回到紫光堂继续和臧未真撰写律令纲要。


    不一会儿,见崔雷快步走来,立在内堂门口左侧朝里面望着,见萧辰在里面,便连连点头示意。


    萧辰见状后过来询问。


    崔雷朝左右看了看,而后拉着萧辰出了紫光堂,来到廊间一角,低声说道:“郎君,荆州送来手书。”


    萧辰拍了拍崔雷的肩膀,二人一起回到了鹿鸣堂。


    书信正是鄱阳王写的荆州所辖部分郡县地况、民情和往年调税征收细节。


    萧辰看了书信十分欣喜,而后他拿着书信,自己在院子里踱步。


    崔雷见状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于是上前低头拱手。


    “郎君有何难处?”


    “难处......是有啊。”


    萧辰掂着手里的书信,难道还要把自己不能认全信中字的事说给崔雷听吗?虽说自己对繁体字研究了一阵子,但这毕竟是撰写律令的基础信息啊,自己要是翻译错了,那可是会耽误大事的。


    “郎君既然能进入南阁,何不前去询问?”


    “嘶......”


    萧辰吸了一口气,看了看崔雷。


    “你也这么想的?”


    “小人只恨不能为郎君分忧,还请郎君......。”


    没等崔雷说完,萧辰便揣起书信飞奔而去。


    太极殿长廊里伍有常见萧辰风尘仆仆,便自行站到一边拱手。


    “给萧侍郎问安。”


    “伍少卿改日有空了,记得告诉我,一起吃酒!”


    萧辰说着,继续向前跑了过去。


    伍有常挠了挠头。


    “改日?又是何日!”


    萧辰一路奔到南苑,再次来到南阁门前。


    “汝可有陛下召令?”


    那位将军目光如炬!


    “我......哎呀!”


    “我有急事儿!”


    萧辰说着,便要往里面闯。


    只见那将军把银枪向前倾了一下,并未言语。


    萧辰心急如焚,正在犯难的时候,看到皇帝从南阁中走了出来。


    “萧辰给陛下请安!”


    “哦?萧郎缘何在此啊?”


    “额,我......”


    萧辰望着陛下身后的屠前辈。


    “我想借几本书册,就过来找屠前辈了。”


    “博文强识,乃君子之道也!”


    皇帝说完,便悠然离去。


    “恭送陛下!”


    萧辰和屠前辈朝着皇帝的背影拱手。


    见皇帝走远,萧辰又朝屠前辈俯身拱手。


    “打扰前辈了。”


    “进来说吧。”


    屠前辈满脸微笑,点头示意,像是早就知道了萧辰要来找他一样。


    二人进了南阁,来到大堂侧间。


    屠前辈伸手示意。


    “郎君请坐!”


    二人相对而坐,萧辰迫不及待的从怀里取出信札,递给了屠前辈。


    “在下奉陛下旨意辅助七殿下撰写革新律令,但是对南国各地的民情不甚了解,所以向朝中几位殿下索要了所辖州郡的民情地况信息。”


    “此书信便是鄱阳王从荆州送来的,上面列着荆州部分郡县地况民情和调税信息。”


    “事态紧急,在下又未能通晓南国文字,况且此信不宜让别人知道。思来想去只能冒昧来此,向屠前辈请教。”


    萧辰说着起身拱手。


    “呵呵呵!”


    屠前辈捋了捋胡须。


    “看来陛下和七殿下没有看错人。”


    萧辰听后一愣:合着这几位是在考验我啊?


    “可是郎君又如何对老夫如此信任呢?”


    “额......恕在下直言。”


    萧辰低头想了一下,而后抬起头直视着屠前辈。


    “屠前辈忠心爱国,只是不便参与朝廷政事而已。”


    “况且前几天我收到了前辈的手书,‘遇事若有疑,可寻解于册’,我想定是前辈让我遇到困难时过来找你的意思。”萧辰再拱手。


    屠前辈抿嘴笑了笑。


    没想到这年轻人还挺聪明,而且还强行上高度,若是自己不答应就好像欠了国家和人民一般。


    “若老夫不答应,郎君又当如何?”


    屠前辈续了一杯茶递了过去。


    萧辰接过茶杯,顿了顿。


    “原本各地刺史以书信传达民情是在正常不过的,只是七殿下和我都担心过程中会出现纰漏,所以才慎之又慎。”


    “信中所载乃是鄱阳王等人辛苦巡查得来,若是被有心人知道了,恐会坏了大事。”


    “前辈若有苦衷,在下绝不强求。”


    萧辰拱手后俯身便要将信札取回。


    “呵呵!”


    屠前辈伸手拦了一下。


    “郎君既然来找我,想必早已经过深思熟虑了。”


    “你年纪尚浅,遇事还需多些耐心啊!”


    屠前辈起身拍了拍萧辰肩膀。


    “郎君行事果断,胆识过人,实乃兴国之贤材。况革新之策乃是关乎南国兴衰之要务,老朽又怎能推辞呢!”


    “我看手书上皆是西南州郡民情和土地详细,信既已送到,郎君又缘何如此担忧呢?”


    “前辈既然这么说,我也就说实话吧!我们是怕六殿下知道此事,从中作梗,西南州郡人口本来就比不上东部,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想为百姓做实事儿,自然要小心行事了。”


    “现在新政刚刚开始,朝廷里就有了很大阻力。”


    “我暗想,那些达官显贵不可能只在言语上阻挡新政的。”


    “人家在暗处,我在明处,虽说我这么想有些小人之心了,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嗯,如此说来,我即便不相信你,也要相信七殿下和二位郡王。”


    “多谢前辈!”


    萧辰听完甚是感动,急忙拱手致谢。


    “郎君休要言谢,老朽这么做也是为了南国着想。”


    “不过郎君敢为人先,乃是忠义之举,望得克终!”


    “前辈放心,革新是惠及万千百姓的大事,萧某既然做了,就一定会做出个样子来!”


    “嗯,心怀家国,体恤万民,郎君有心了。”


    于是二人端坐,屠前辈一边读着信,一边如数家珍的讲着自己对荆州各郡县的记忆。


    萧辰执一枝细笔,边听边记,把书信上的信息结合屠前辈的讲解二者融合,一篇荆州郡县地理分析稿,在日落前已初步完成。


    萧辰起身扭了扭脖子和手腕。


    再看看桌子上已经写满了十几页糙纸,欣喜之情自不必说。


    “多谢前辈了,今日,多有打扰。”


    萧辰起身后低头拱手。


    “郎君不必多礼。革新之举不在于朝夕之间,郎君还要多加保重才是。”


    “如遇事不决,可到南阁相叙。”


    屠前辈说着,将萧辰送出了门外。


    “对了前辈,我还有一件事想问。”


    “哦?郎君有何疑问?”


    “刚才在门前的那位将军是?”


    “哦,你是说张将军啊!”


    “张将军乃卫尉卿,因军功授左卫将军,代柳将军行中领军之职,既是陛下贴身侍卫,又是中军府院上官。”


    “哦......我说呢。”


    “怎么?”


    “哦,没什么,我就是随口一问,多谢前辈了。前辈多多保重,萧辰还会再来打扰的。”


    萧辰拱手退去,屠前辈点了点头示意。


    出了南苑,萧辰回到了鹿鸣堂准备将下午的成果再整理一番。


    易琼见萧辰回来,便上前递过了一杯茶。


    “我听崔雷说了书信之事,怎么样?还有难处吗?”


    “还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鄱阳王真是细心,荆州大半的信息都在这书信中,光凭这一摞纸就足够写上很多条税法框架了。”


    “前番我就说你命中不凡,现在果真有贵人相助,这回你信了吧!”


    易琼附和道。


    “好好好,大哥好眼力,哈哈哈......”


    “不管怎么说,这新政啊,总算是有点儿眉目了。”


    萧辰微笑着说道。


    “是啊,一切都会好起来.....”


    易琼一边说着,一边摸着肚子,忽而听到肚子咕噜咕噜的叫唤。


    “哎呀!”


    易琼猛地拍了一下脑袋。


    “怎么了?”


    萧辰问到。


    “我都给忘了,今日你要去王府赴宴啊!”


    “对哦!还有这茬儿了。”


    萧辰也是猛的想起了昨天请柬的事儿来。


    “那就抓紧吧,我们出宫骑马。”


    说完,二人便快步离去。


    “大哥可知道临川王府在哪吗?”


    “知道,昨晚我已问过辛寿了。”


    “嗯,那就好。”


    说话间,二人顺着云龙门直接奔出端门,骑了马从清明门而出,朝着清溪方向跑了出去。


    东郊临川王府只是六殿下在京都众多宅院中的一个大园子,与七殿下的暇园同在东郊外。


    暇园在幽静的竹林深处,而临川王府更偏东一些。


    这套院子大气磅礴,气势恢弘。


    王府北、西两侧有清溪萦绕,南侧有一大片枸骨树,正是袁昂、王柬等人孝敬的礼物。


    这一大片枸骨树一方面可将它的叶子用作药材医治临川王腰酸耳鸣的旧疾;另一方面可用其四季多变的树叶颜色取悦殿下,为枯燥乏味的贵族生活添一点儿色彩,而比起身后碧绿的清溪水,这片枸骨林更得临川王的心意。


    都说山南水北为阳,但临川王并不在意这个。


    此时的南国不乏清雅之士,既有效仿前朝归隐山林的大贤,又有心怀抱负,登堂入室的雅士能人。


    而山水清雅,高谈阔论的人多了,免不了书生意气,自视清高。


    临川王虽出身贵胄,但久经沙场,深知拳头加大棒的管理之道,并不能完全说他是个文人。


    选此东郊静地,靠水怀林,单取一个“沐”字。


    沐日润月,韬光养晦。又可于京都东郊远眺全城景色,如此虚实结合,好不惬意!


    要说临川王和安成王以及其他几个殿下,按照古制本应在封地享福,像汉武帝时代的王侯一样“无召见不得进京”。


    可是当今的皇帝不兴这个,毕竟自己身边没有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加之朝中这几个郡王公侯,大多数都是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说来说去都是一支血脉。


    打天下容易做天下难,以后还得靠身边的几个同族兄弟才行,所以日常礼节就没必要那么严苛了。


    却说这临川王府大门前有两座巨大的麒麟石像矗立,门头是一块半丈有余的匾额,上面用金箔镶嵌着三个大字:


    亲王府


    别看自少,但意义可重大。


    这匾额可是皇帝在早年间亲赐的。


    足见临川王不是亲王胜似亲王的地位。


    而院子里面更是别有洞天。


    此处府院共有十二进,廊腰迂回婉转,奇石珍木更是数不胜数。


    院内寺人婢女有二百余人,前院共有四进,光是居住于此的门客游侠就有一百余人,两侧厢房皆施朱漆,檐上有一排飞麟跑兽张口瞠目。


    有扬州治所东府城黑衣侍卫和外军兵甲百余人,终日守卫于府中各处的长廊内。


    中庭乃是接待朝中重臣和邻国使者的专用区域,建筑规格和各处陈设要比前院档次高很多。此处的门楣上有一块青色牌匾,上面刻着:怡天门


    门内两侧有石阙作衬,檐角走兽和墙瓦颜色皆以皇宫为模板,铜鹤烛灯在两侧排列,中间则是一条铺满大理石的主路。


    巷间传闻,临川王于中庭北侧与后园中间筑了四十余间密室,用于收纳藩国赠礼和大臣进贡的钱财器物。其中便有林邑国赠来的沉香、吉贝;扶南国赠来的郁金;狼牙修国赠来的金盘等宝贝。


    这些藩国赠送的宝物,甚至比进贡给皇帝的还要精致!


    而王府后院,就很少有人知晓了。


    如果从钟山的半山腰望去,能见到王府里有一座雄伟的宫殿和外围被圈起来的那汪娇柔的燕雀湖,好一个依山傍水,浑然天成。


    萧辰二人到了前院,寺人便接过了马缰绳。


    “就拴在这树下吧!”


    萧辰交代了一句。


    寺人听后低头拱手照做了。


    另有一位秀气儒雅、白白净净的人从远处带着微笑踩着碎步颠来。


    “袁炳恭迎萧侍郎。”


    袁炳低身拱手。


    “不敢当。我们来迟了,不好意思。”


    萧辰拱手回礼。


    “郎君不必顾虑,殿下说了,郎君乃是南国肱骨,公务繁忙,何时来都在情理之中。”


    “郎君请。”


    袁炳说完便低身扬手示意。


    “那就有劳了。”


    萧辰二人对视了一下,一前一后的进了院内。


    院内镂空的石灯在左右闪烁,虽是暮色初露之时,庭院内却格外明朗。


    “萧侍郎,殿下适才吩咐过,郎君可剑履入堂,若有随从,皆依此令待之。”


    “既然如此,我二人多有打扰了。”


    萧辰点头示意。


    袁炳再次拱手,引着二人继续向前走着。


    来到中庭正堂前,只见临川王一行人正迎面走来。


    “哎呀,萧郎君!寡人携众人正要前往门外迎接,不曾想脚下却迟了几步。”


    “殿下如此礼遇,萧辰愧不敢当。今日同兄长来到府中赴宴,多有打扰,还请殿下恕罪!”


    萧辰说完低身拱手,易琼也随着拱手示敬。


    “哪里哪里!萧郎君无需多礼。”


    “寡人早就想和郎君一叙,只因公务缠身,便耽搁了许久。今日郎君能来,寡人甚是欣慰。”


    临川王说着,向近前走了几步。


    “若寡人没猜错,郎君身边这位,就是易英雄了!”


    “在下不敢!”


    易琼低头拱手回应。


    “寡人早有耳闻,易英雄惩治恶霸、抗争不法,实乃侠之大者!”


    “蒙殿下错爱,易琼实在不敢当。”


    “今日能请到二位英雄才俊至此,寡人如愿也!”


    “来,二位快请。”


    六殿下说完便挎着萧辰进了堂内,萧辰胳膊被死死的拉着,想挣脱又觉得不合适,只能一路陪笑跟着。


    六殿下端坐堂上,示意萧辰坐到身旁。


    萧辰哪里见过如此贴心又热情的款待。


    就算是过年回家时候,亲妈也没这般对待自己啊。


    于是萧辰起身拱手。


    “在下实在不敢当,还请殿下让我坐在堂下一侧,也可随性一些。”


    “哦?既如此,就随了萧郎君。”


    六殿下说完,袁炳便上前引着萧辰坐到了堂下左侧的第一个位置。


    萧辰见状再次起身拱手。


    “殿下府中藏龙卧虎,以在下的资历,又怎敢高居首位呢。”


    临川王听后叹了一口气。


    “萧郎君遵法守礼,实为难得。”


    “不过郎君乃是寡人贵客,还望郎君不要辜负了寡人一片诚意啊。”


    殿下说完,袁炳便引着萧辰坐到了右侧的位置。萧辰略显拘谨,让出了一位后坐了下来。


    就这样,易琼坐到了萧辰身后。而第一个位置也就空了下来。


    于是众人跟着各自跪坐。


    袁炳立身于殿下左侧,向堂下喧了一声。


    “起宴!”


    门口的乐人胀开两腮,一段清悠的管笙响起。


    又有一行寺人婢女十数人各自端着银盘玉碗低身走来。


    萧辰左右看了看,席间共有作陪者十人,除了对面的袁昂、王柬外并没有熟面孔。


    几个寺女跪在萧辰两侧,置下四个银盘,各自盛着鹿肉、鸭脯、茭白、果品;一个虎纹水灵杯和一双象牙箸摆在了桌上。


    萧辰又望了望,袁昂等人用的是陶盘、铜杯和木箸,于是萧辰抿了抿嘴儿,看来临川王这样的安排是有意为之了。


    袁昂稍稍的与临川王对视了一下。


    而后临川王正襟端坐。


    “今日请来萧郎君与诸位相见,亦是圆满了汝等一个心愿,郎君乃是处世贤才,汝等定要虚心讨教才是啊!”


    “是!”


    众人低身附和道。


    “来,诸位满饮此杯!”


    临川王说完,举杯朝萧辰示意。


    “萧郎君请。”


    “殿下请。”


    萧辰举杯,又向对面的袁昂示意。


    众人掩袖同吃了一碗,婢女缓缓的跪地,顺次续满。


    “我闻萧侍郎独身居于京都,何不请严尊至此,以善孝举啊?”


    袁昂放下铜杯问道。


    “袁尚书所言极是,只是在下故乡远处异国,路途遥远,多有不便呐!”


    “自古忠孝难两全,对于孝敬父母这方面,在下实在愧疚!”


    萧辰说完再次饮了一碗。


    “能为南国出力亦可比膝下尽孝,萧侍郎忠孝之心,感天动地!”


    王柬说着举杯示意,袁昂也同饮了一碗。


    易琼喝了一碗后觉得这酒的味道香甜浓郁,心里自知要比外边酒馆里的好上百倍。


    只是今日并非吃酒的时候,可惜了啊!


    “易英雄,某乃扬州小吏,今日在此结识英雄,实乃幸事也!”


    说话人乃是扬州治中何敬容。


    “上官言重了,易某未能身先士卒,以报国恩,实在不敢当英雄二字!”


    二人说完一饮而尽。


    如此,袁昂、王柬和几个门客陪同萧辰探究学识良策。


    几位扬州官吏和易琼表现得相见恨晚,轮番的举杯示敬。


    只见易琼面色不改,只有汗珠频频滴落。


    也不记得喝了几轮,临川王再次举杯。


    “萧郎君胸有良策,心系家国,实乃治世之能臣。可寡人听闻,郎君至今都无近身娥妾侍奉,既为千金之躯,岂能不多加呵护!”


    六殿下面带怜爱的说道。


    萧辰听后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表情。


    看来和易大哥打的赌很可能会发生了。


    还真是有意思,这不想啥来啥嘛。


    “殿下有所不知啊,要说寻常姑娘,一无娇艳之美,二无舒雅之德,终究是乏味了些。”


    萧辰端起酒杯,略显无奈。


    “不过好在下舍中有寺女侍奉,生活起居还算是过得去。”


    六殿下一听这话,心里已然开始咒骂起来。


    好家伙!看来这小子比我这个亲王还要刁钻了!看你那一副穷酸样,长相和北方的索虏有什么区别!还真没看出来会有这般喜好,说什么娇艳舒雅之德,也不去照照镜子,你也配?


    六殿下咧着嘴哈哈一笑。


    “萧郎君果然爽快!只是卑贱女婢又怎能与爱妾相比呢!”


    萧辰也不知该怎么答复,只能陪笑罢了。


    不觉间夜色已深,堂下人皆酩酊大醉。


    易琼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听着萧辰与临川王的对话,感觉到萧辰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旁边的几人互相搀着,醉话连篇,丑态百出,全然忘记了这是在何处。


    “寡人听闻圣上以兄弟之礼相待,今日既来到府中,寡人便依照此礼,与萧郎君以兄弟相称,郎君意下如何?”


    临川王起身走到萧辰身边,执手相视。


    “在下实在受不起,还请殿下您见谅啊。”


    萧辰揽着六殿下的胳膊说道。


    “哈哈哈!也罢!也罢!”


    临川王拉着萧辰的手臂,心里虽万般厌恶,可心中的计划还是要照常进行,于是握着萧辰的胳膊便往后院走去。


    易琼见状,急忙起身扶着宝剑跟了上去。


    袁昂晃晃悠悠,朝左右斜了斜眼叫了几声。


    哪成想那几位已是烂醉如泥,东倒西歪的睡了过去。


    “诶!汝等.......皆匹夫而!”


    袁昂火冒三丈,又无可奈何。只好扶着桌子起身,连滚带爬的也向后院晃去。


    院内月明星稀,迎面微微扑来阵阵的清凉。


    走过一段长廊,穿过拱门后顿时豁然开朗。


    只见寺人婢女抬着十几座铜鹤灯台依次置到石路两边,两寸多粗的烛火四散开来,动物油的味道也愈加浓郁,星月与烛火交错,假山奇石显得更加形象逼真。


    那连廊东西贯通,中间便是一处四四方方的台子,前后各有三丈宽,便是这座亭楼的全部。


    底下是清溪活水,引以为塘。


    清溪水本来是浑浊不堪,在寺人婢女终日的清除、过滤后,又经过沉淀静置,加之塘内铺设了从吴郡运来的细软海沙,终于成就了池塘镜面般的透明清澈。


    正因如此,每当明月高悬,池中倒影最是清晰可人,“揽月亭”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再往远处看,却被一座大殿遮挡,至于后面的景致,就不得而知了。


    揽月亭对面有一行带棚子的座席,寺人早已准备好茶点侍候。


    二场,开始了!


    正是:


    钟山远眺一宫廷,燕雀引水府院清。


    枸骨成行吐祥瑞,跑兽震脊示太平。


    高朋门客栖檐下,谋士游侠塞长亭。


    侍郎堂内五斗酒,笑看王公面绯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女儿洼 重生之自由 甲申天变 我有百万亿分身 这男主粉我不当了